张天恒 博客
法国政府1981年全国推行的“教育优先区”,是一项向弱势群体倾斜的教育政策。设立的目的为了克服学业失败,解决法国社会业已存在的不同社区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通过设立“教育优先区” 给处于不利社区的学校在教学、师资、政策等方面予以特殊支持,以缩小不同社区教育发展的差距。
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在一些地区有效开展强化教育,从而最终使那此地区的孩子能平等地融入整个社会,重点是使生活在教育薄弱地区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尤其是有针对性地提高来自社会底层孩子的学业水平。
目前法国共有 558个“教育优先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郊区。在“教育优先区”内就学的中小学生有112万,约占全国中小学生总人数的9%。
在师资配置上,给予“教育优先区”内的所有中小学教师特别津贴,该项津贴计入教师工资,由国民教育部支付。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教育优先区”教师的质量得到提高,数量有所增多,大大缩小了法国不同社区之间的师资差异,使整个基础教育师资配置趋向平衡。
法国的“教育优先区”的设立有效地解决了法国处境不利社区学校教育质量与儿童失学问题,确实保障了来自弱势群体家庭学生的学习权利,推动和深化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法国中等教育的质量。
反观一下,中国有类似法国的“教育优先区”吗?我们的教育决策在关照出身社会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都做了哪些努力呢?我们的教育在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做了哪些让民众满意的探索和尝试呢?
当下的现实是:在大中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择校”之风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高昂的“择校费”注定把低收入家庭子女拒之门外。此外,还通过户籍等其他门槛让农民工子弟也同样与教育资源丰富的优质教育失之交臂。
教育主管部门在越是教育资源本来就已相对丰富的地区和城市,政府的教育投入越多,美其名曰“锦上添花”,而越是教育资源匮乏的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却并没有“雪中送炭”。这让教育不均衡在本已具有的很大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基础上,又被人为地放大了。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差距,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适龄学生由受教育的起点不同所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随着社会整体的贫富分化而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越是贫富差距大的社会,越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运用政策杠杆来平抑教育差距。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经喊了若干年,但我们除了在媒体上经常看到的“去农民工子弟学校送温暖”、“为贫困山区孩子捐书捐物”这样的新闻之外,现实是重点校和薄弱校的差距仍在加大。处于受教育资源弱势的孩子其实不仅仅需要的是这些施舍,他们更需要社会公平、正义的阳光一样温暖地照耀他们茁壮成长,这才是社会的真正的民意。
当下,我们迫切地希望能有向法国的“教育优先区”这样的实质性政策来彻底改变教育领域的贫富差距,而不是些不痛不痒的“作秀”。
由受教育的起点不同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将进一步扩大各阶层之间的鸿沟,不利于阶层的流动,更不利于社会和谐和发展
教育显失公平,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最大的障碍,是当前大环境中一个最不和谐的音符。它的存在,已引起了众多有识之士的重视,不少人开始大声疾呼:“建设和谐社会,首当其冲的是消除教育中的诸多不公平。”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让所有的孩子不分出身、不分贫富都能享受到质量相同的优质教育,不因出身的弱势而让下一代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落伍。
这一点,法国经过几十年的教育民主化的进程,以其发达的经济基础为后盾践行了其“自由、平等、博爱”的民族核心价值观,靠政策杠杆和政府对教育的大规模投入缩小了教育领域里的贫富差距。这一点在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传统与变革的抉择--细读法国教育》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是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我国教育未来10年的战略目标。但愿它不是一纸空文。
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社会现实,考量着政府执政的智慧,更考量着政策制定者的良心和能力。
上一篇:走进法兰西:法国人愈显宽容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