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 博客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法国品牌超市家乐福因政治原因成为中国部分民众抵制的对象。两年之后,尽管政治影响已经消褪,家乐福发展势头不——2010年中国营运门店贡献了48.6亿欧元的收入,同比增加5%,中国市场已经占亚洲区收入的六成——但是家乐福仍然陷于各种丑闻之中。
据1月18日中国广播网《天天315》栏目报道,最近一年来,在北京、昆明、上海、武汉、长春等地的家乐福门店,都有消费者发现所谓“特价促销”的商品,结账时出现“标低价卖高价”的现象,甚至发生出售过期食品和假冒伪劣商品的风波,更有消费者向门店投诉时遭到员工殴打的情况。
而家乐福在与供货商的关系上也风波不断,自2010年底以来,先后爆出家乐福和康师傅因产品提价谈判破裂而导致“断供”风波,以及中粮集团负责粮油销售的经理曝光家乐福收取高额进场费用的事件——该经理指出,家乐福在固定费用、促销费、陈列费、扣点等各个环节逐年加码,导致供货商不堪重负,直接违反了2006年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在“单店采购”模式下,家乐福员工也得以借机收受供货商贿赂,甚至公然索贿。
另有上海媒体经过调查发现,家乐福上海门店近七成一线员工的收入,长期徘徊在该市最低工资线之上。从1998年至今,家乐福上海职工的实际月收入增长了不到50元,而这期间上海的最低工资从325元涨到1120元,翻了3.45倍,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家乐福职工的工资表面上看似“原地踏步”,实际却在“逐年退步”。2006年上海家乐福员工离职率高达102%,2007年更是高达108.5%。
由于待遇微薄,家乐福面临用工荒,于是转而利用供货商降低劳动成本,据财新传媒旗下的《新世纪周刊》发文揭露,在大型超市和供货商的关系中,超市往往利用其强势地位,迫使供货商派驻销售员进入卖场工作,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工资和福利,超市得以免费使用大量销售员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当销售员怀孕时强行要求劳务公司转岗甚至辞退,这一点在家乐福表现得最为明显。
近年来,由于家乐福违规收取入场费,在多国被处以高额罚款,先后退出了韩国、日本、俄罗斯、葡萄牙、意大利南部、比利时等地市场,唯独在商业规范不成熟、市场法制不健全的中国,家乐福如鱼得水,但是自2009年开始,家乐福在中国也开始面临店面数量和营业额双输的局面,企业社会责任形象日益黯淡,截止1月25日,在凤凰网举行的调查投票中,有近六成(59.5%)网民表示不会去家乐福购物,更有近七成(68.9%)的网民表示不看好家乐福在中国的发展。
上一篇:法国葡萄酒:中国畸形的消费市场
下一篇:尼斯“世纪大盗”再起波澜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