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塞纳河岸“旧书摊”今昔谈

2018-11-07博客览胜 0cnfrance2017

 

马丁 博客

到过巴黎的人,都会注意到塞纳河沿岸岸堤上成排的绿色铁箱子;那是巴黎专卖旧书的有名旧书摊。据说这一传统从16世纪延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如今,这种旧书摊已经成了巴黎最有特色的文化风景线之一。您知道吗,在这些“绿箱书摊”中,有900个铁箱(分属240个巴黎旧书业主)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呢!

您如果有机会到巴黎游览,沿着塞纳河光顾“绿箱书摊”,那可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不亚于您参观巴黎圣母院或者在古老巴黎的街道散步。沿着河岸绵延近三公里的“绿箱书摊”,据说摆卖各个时代的旧书多达30万册,有些甚至是很珍贵的古籍,还有许多或许值得有心人收藏的旧期刊、图画、明信片和邮票,可谓玲琅满目。如果您懂一点法语,又是一个书虫,光顾“绿箱书摊”会让您流连忘返,忘了时间,但也许会找到一本您喜欢的书而喜出望外。

从事这门行业的人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bouquiniste(旧书商)。这个名称早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时候,就已载入法兰西学士院主持编辑的法语词典里了。可是,这一古老的职业如今却受到各种文化市场的冲击,令许多业者感到难以为继,纷纷改为兼卖旅游工艺品。但对那些坚守职业精神的业主来说,这无异于自残,等于败坏巴黎的一个文化传统。

史蒂芬.克罗尼斯(Stéphane Kronis)就是其中的一个坚持纯正传统的“绿箱书摊”业主。他说,20年前还有很多外省人跑到巴黎的塞纳河岸来淘旧书,而现在不同了,“绿箱书摊”不仅正在衰落,还会有消失的一天,因为读书人越来越少,对旧书和文化传统有兴趣的人就更少了。他指出,不少业主迫于生计,纷纷在自己的“绿箱书摊”也上摆起印有“巴黎留念”字样的埃菲尔铁塔工艺品或钥匙扣之类招揽游客的小玩意来;尤其是靠近巴黎圣母院附近游客很多的河岸路段,许多“绿箱书摊”都已改头换面,卖起旅游工艺品来了。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主解释说,如果不摆卖其他的东西,叫他拿什么来糊口。

不过,古老的“绿箱书摊”摆卖工艺品却引起了巴黎市政府的不满。负责文化事务的市长助理林娜.科恩-索拉尔女士就很不赞成。她说,“这可就大煞风景了!”她指出,“在塞纳河岸摆卖‘中国制造’的埃菲尔铁塔工艺品,这也太容易了;想卖工艺品的人,完全可以去租一家店铺;要当‘绿箱书摊’业主,就得遵守规则!”

据史料记载,在塞纳河岸边摆卖旧书,始于1606年巴黎新桥(Pont-Neuf)落成之际,后来慢慢形成巴黎一景。为使这种书摊不影响塞纳河岸边市容,市政府于1859年出台了相关规定,由市府设立书摊定点,每个摊位最长10米,以出让经营权的方式提供给旧书业主经营,业主每年缴纳26.35法郎特许费和25法郎营业税。营业时间从日出到日落。

巴黎塞纳河岸旧书摊的传统标志图案是“一只蜥蜴望着一把剑”,蜥蜴象征旧书业主永远在寻找光明,而剑则代表着高贵,即业主对高尚的图书业的追求。但塞纳河岸的旧书摊,直到1930年才采用规格统一的绿色铁皮箱。这种箱子的颜色不刺眼,与河景不形成太大反差;它也很实用,箱顶有防雨盖,业主收摊时把箱板合拢,盖上箱盖,上锁,然后就可以回家。

塞纳河“绿箱书摊” 可以说是巴黎古风犹存的见证,与巴黎这座古老的文化之都相得益彰。它不仅是巴黎的一道富有文化气息的风景线;它的美名甚至远播世界各地。以至于一些国家的都城,如渥太华和东京,也有效仿之例,听说北京也有类似的模仿。

如今,在商业大潮和消费文化占领一切市场的时代,巴黎塞纳河沿岸古老的旧书摊会不会变呢?书籍不再发出它特有的清香,而是混杂在五光十色的廉价工艺品气味里。巴黎市政府担心“绿箱书摊”失去灵魂,最近已发函催促部分业主“改邪归正”,不要把自己的摊位变成一只没有灵魂的铁箱。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