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TEL”中国路漫漫

2018-11-07博客览胜 0cnfrance2017

谈晓芬博客

    2009年10月,恰逢建国60周年之际,与共和国同龄、国际葡萄酒业航母——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欧洲最大的葡萄酒商CASTEL FRERES SAS,以下简称法国卡斯特兄弟)“CASTEL品牌葡萄酒推广片首映典礼及客户答谢晚宴”在郑州糖酒会上拉开帷幕。

  包括CASTEL中国十家运营商、各区域强势分销商、行业主流媒体等在内的200余人到场,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法国卡斯特家族第二代掌门人阿兰•卡斯特(Alain CASTEL)先生亲临现场,为首映礼揭幕并致辞。

  “中国市场充满无穷潜力,葡萄酒销量增长突飞猛进,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仍充满朝气,是我们所不容忽视的。而任何品牌的成长都必须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CASTEL也不例外,我们会在今后的日子中,通过一系列适合的方式方法,加大市场投入和品牌传播,为CASTEL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拓展铺平道路,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品尝到真正的法国优质葡萄酒。”阿兰•卡斯特激情洋溢的致辞无疑表露了其积极开发中国市场的雄心。

   “CASTEL”≠“卡斯特”

  卡斯特在中国复杂的关系又进了一步,这一次,不是在渠道而是在商标保护上。

  2008年12月15日,上海卡斯特公司与法国GCF酿酒集团高调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并在上海举行了“上海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揭牌仪式——需要说明的是这家新公司与法国卡斯特兄弟公司并无任何关联。

  自“张裕•卡斯特”风靡葡萄酒市场以来,“卡斯特”三个字的品牌价值也是水涨船高,但是圈里人也都明白这是国内龙头企业张裕与法国卡斯特兄弟中西合璧的结晶。

  为何,转瞬之间出现了一个与法国卡斯特兄弟毫无瓜葛的“上海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 它与“卡斯特”中文商标有何渊源?

  这还需要我们看看“卡斯特”商标在中国的注册过程。

  据中国商标网的信息显示,早在1998年9月7日,温州五金交电化工(集团)公司酒类转摘于中国酒业新闻网分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商标局”提交了“卡斯特”商标的申请。注册类别为33类,具体为果酒、葡萄酒和酒精饮料。

  到了2000年3月,“卡斯特”获准注册,有效期为2000年3月7日至2010年3月6日,注册号为1372099。2年后,“卡斯特”从“温州五金交电化工(集团)公司酒类分公司”转让给“李道之”个人。

  上海卡斯特酒业董事长李道之原籍温州,现今是西班牙公民,早年创立上海班提酒业,从事葡萄酒销售10余年。其名下的温州班提和上海班提很早就开始经销葡萄酒,但08年以前没听说做西班牙以外的葡萄酒。如今葡萄酒种类繁多,据知情人士透露甚至超过300多种;籍着拥有“卡斯特”中文商标,在许多不同品牌的西班牙和法国葡萄酒上加贴中文标签,统统都叫“卡斯特”。

  2005年7月,法国卡斯特兄弟申请“卡斯特”商标,同时对李道之的“卡斯特”商标提出“撤三”请求(以连续三年未使用“卡斯特”商标为由,要求予以撤销)。

  2008年11月,经多次审理,法方败诉。资料显示,李道之从2002年6月1日起,就许可班提酒业在葡萄酒商品上使用“卡斯特”商标,许可期限到2008年12月31日。班提酒业在2002年12月9日和2004年2月9日,在其销售葡萄酒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使用了“卡斯特”商标。

  显然,事情并没有按照法国卡斯特兄弟预想的发展,在中国,他们碰到了硬茬,法语娴熟的他们显然还没有练好熟练运用汉语的本领。

  富有戏剧性的是2008年3月,“卡斯特”商标持有人由“李道之”变更为“李道之护照号:Gxxxxxx”(李道之从温州籍变为西班牙籍,拉丁文名:Daozhi LI YU)。

  “卡斯特”中文商标有温州公司转到温州人,温州人又转成西班牙人,西班牙人再授权给上海公司,转了这么一大圈,总算清晰一些了。简言之,上海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是温州籍“卡斯特”商标的合法使用者,而“CASTEL”是法国卡斯特兄弟的正宗品牌。

中国葡萄酒市场亟需净化

  正是因为“卡斯特”在中国巨大的市场影响力,才使得这三个中国字具有了与生俱来的魅力和诱惑力,显然,一开始,纯正的法国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也因此让原本在中国快速发飙的“CASTEL”不得不来个“急刹车”。

  九年前的联姻诞生了“张裕•卡斯特酒庄”,使得“卡斯特”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法国葡萄酒品牌,它背后的支撑是欧洲第一大生产商法国卡斯特兄弟,她的历史、地位、工艺、文化和品质,加上张裕在国内的影响和实力,造就了“卡斯特”的品牌价值!

  而“李道之”及后来成立的上海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所经销的“卡斯特”牌葡萄酒显然有假借春风之嫌。从最初的“西班牙卡斯特”《 华 夏 酒报》全年订价156元到现在的“法国卡斯特”,李道之活脱脱耍了一套中国功夫“乾坤大挪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国内外企业都会遇到闯进来和走出去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是所有企业都绕不开的话题。

  当“长城”葡萄酒品牌成为国内葡萄酒行业领军企业的时候,在香港注册、国内灌装的山寨“长城”版葡萄酒产品就跟毒瘤一样匍匐在尚在发育的葡萄酒市场上,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一个悲哀。
    同样,当法国纯正葡萄酒产品在国内渐成风尚的同时,我们再次看到了不和谐的场面,尽管,这在法律上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但是,需要某些企业注意的是,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光靠“钻法律空子”是不行的,也是走不远的。

 

    CASTEL中国历程

  法国卡斯特兄弟是1949年由皮埃尔•卡斯特先生及其8个兄弟姐妹创建。公司抓住了二战后法国经济的发展时期,靠葡萄酒贸易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从五六十年代起逐渐发展并建立了灌装工厂,开始收购葡萄园。

  1988年,并购了尼古拉(Nicolas)公司;1992年初,卡斯特收购了其在葡萄酒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法国葡萄酒公司(法国业内第二);1999年,收购了一家致力于在国际市场销售高档葡萄酒的公司——维基尼庄园公司。

  经过六十年的辛勤耕耘和拓展经营,公司现在拥有十八座酒庄、上百个葡萄酒品牌,产品遍及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在英国、德国、俄罗斯和中国等的10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2008年,公司成品酒在全球的销量超过5亿瓶。

  法国卡斯特集团1998年进入中国,第二年三月在廊坊成立的一个灌装厂,随后与张裕展开合作。自2006年起向中国市场直接出口原装进口酒,2007年完成出口销售260万瓶的惊人业绩后,2008年一路飙升至540万瓶;据悉,2009年,销量将达到史无前例的1400万瓶。                 

  难怪阿兰•卡斯特会表示:“CASTEL系列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十年以来,取得了不菲的销售成绩,品牌知名度也不断提升,同时,我相信,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发展,进口葡萄酒品牌将会更加深入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我们希望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引导者和领先者,让CASTEL品牌能够更进一步为大众所熟知,让中国消费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CASTEL旗下所属的系列杰出品牌葡萄酒!”

  凭借其法国第一、欧洲最大的葡萄酒公司的底气,加上果敢与张裕的合作,卡斯特在那个国内葡萄酒的巨大消费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国外众多葡萄酒品牌还在观望的态势下,就占了先机,“卡斯特”逐渐成了法国高档葡萄酒的代名词。也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消费理念,让后来连续跟进的洋葡萄酒企业吃尽了苦头。

  在随后的2006年,法国卡斯特兄弟高调结盟东海鑫业,快速自建卡斯特渠道网络,再发展到如今在中国拥有北京恒亿盛世、山东新宝真、上海建发、广州卡聂高等十家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深化了品牌与渠道网络开发,奠定在中国市场牢固地位。

  而这,也标志着一场纷纷扰扰的代理权之争宣告结束。

  2008年底,法国卡斯特兄弟恢复了上海代表处,其代表处市场推广经理黄岚曾表示,这是CASTEL全资成立的一个机构,全权负责卡斯特在华进口原装酒的推广业务。“以全方位、多方式的合作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以分散风险,成为了卡斯特集团当时在中国的策略”。

  市场竞争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伴随着CASTEL品牌的逐渐深入人心,法国卡斯特兄弟应该考虑的问题将不再是渠道的掌控——CASTEL已经“中国化”,熟悉了如何通过掌控渠道和终端来销售产品;不再是资本的角逐——CASTEL无疑拥有充裕的资金实力……

  剩下的只是品牌的推广,事实上,让众多“卡斯特”迷们放弃中文“卡斯特”选择纯正的CASTEL葡萄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凭借CASTEL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以及其高品质的保证,相信消费者会作出明智的决断。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