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博客 (作者系旅加学者)
就在人们普遍认为中法关系陷入僵局,短期内难见改善曙光之际,戏剧性的一幕突然在伦敦G20峰会正式召开前夕出现。
周三,中国和法国外交部同时发表《中法新闻公报》,双方决定适时举行高层接触与战略对话,促进双边各领域合作,推动中法关系和谐稳定发展。公报同时表示,法方将本着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此后,4月1日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下榻酒店与法国总统萨科齐进行了会晤。
法国和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萨科齐总统在关键时刻对“一个中国”及“西藏问题”,做出了虽不算酣畅,但总算可以交代的明确表达,是促成这一戏剧性转变的关键。问题是,萨科齐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一直闪烁其词,不愿表态,缘何此番突然改变姿态?
萨科齐上台靠的是社会改革政策,但在经济和就业形势不佳、国民人人自危惟恐饭碗不保的新形势下,强推社会改革便只能触犯众怒,令其支持率始终在低位徘徊。对于应付经济、社会等国内危机,萨科齐显然没有太多高招,一方面他并非经济工作出身,对此并不擅长,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是全球性的,萨科齐和法国就算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善于腾挪变化的萨科齐于是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攘外以安内”的策略,试图通过外交上的突破性成果,转移国人对其国内政策的不满。
他首先想到的是靠拢美国、使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但此举并未能令法美关系超越英美关系,相反,作为戴高乐政党的首席代表,却公开摒弃戴高乐主义,反倒令其基本支持者感到困惑,甚至反感。
善于随机应变的萨科齐立即做出修正:在刚刚结束的北约峰会上,他与冷落已久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握手言欢,重新高唱被冷落了一段时间的法德轴心高调;在G20前夕,他变脸和奥巴马、布朗叫板,声称如不满足法国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要价,他将拒绝出席。主动放下身段,戏剧性地与中国修好,也是这种修正的重要一环。
很明显,萨科齐希望通过这一系列动作,重塑法国依托欧陆、独立于美国、在国际发挥独特影响力的独立自主形象,是在“此路不通”后悄然重新向戴高乐主义靠拢的表现。通过这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好戏,他力图证明,不论亲美或反美,和德、中亲热或吵嘴,都是法国发挥大国影响力的需要。
萨科齐是善变的,但有一点却不会变,即他的立场取决于法国选民的情绪变化,取决于自己国内支持率的沉浮。固然,在法中关系层面上,他的最新转变对两国都有利,但谁也不能保证,一旦法国选民的情绪再出现波澜,他又会变出怎样的外交新戏法来。
然而无论如何,大国之间的交往、沟通,自有其约定俗成的定式,各自守住自己核心利益,在沟通和交流基础上尊重对方核心利益,恐怕才是确保彼此关系不致大起大落的根本。(作者系旅加学者)
上一篇:法国大学害怕美国化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