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 作者:徐简
经济不景气,各国都收紧了移民政策:1/3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无法通过自己国家的入籍考试,英国入籍考历史,居然要从罗马时代考起。今年,法国亦加入这个行列,推出了全新的"口语理解与表达测试",题目晦涩艰深,让新移民有苦说不出。
《纽约时报》近日就刊登了一位打算加入入法国籍的美国人的"吐槽":
法国入籍考试简称TCF-ANF,由教育部评分,虽说考点遍布全国,但我还是花了4个月和100欧元才报上名,这一考就考了一天,之后又等了6周才拿到成绩,可谓是又费钱又费时。
根据"口语理解与表达测试"的要求,申请人必须了解法国文化和历史,法语能力要相当于15岁的法国本地人。和我一起考试的大多是30多岁的人,我们以为凭借自己多年在法国的生活经验和熟练的口语,必定马到成功,然而考试一开始,我们就被雷倒了。
磁带内播放着一操着马赛口音的浑厚男声,在反复讲述法国年轻爸爸如何痛苦58秒之后,正式考试终于开始了。
第一项考试是30分钟的听力题,题目为多项选择题,除了磁带里的声音很难听清,对话内容也匪夷所思。一题中,两人讨论一种诗歌形式--抨击诗(SlamPoetry),最后问题是,"抨击诗是集体活动吗?"我很是无语,难道普通法国人都知道抨击诗吗?
另一题则是一个广播稿,讲述两个人赢得了伦敦博物馆特纳展览的欧洲之星门票。谁能告诉我,特纳展览是神马(什么)?而"欧洲之星"又是神马?!
当你以为题目不能再奇怪的时候,下午进行的15分钟口语测试则更是"雷"点丛生。一个肯尼亚语言学博士生担任我的考官,而她自己的口语就让人很难辨识,她问的问题更是难以回答。"男人总是被认为容易嫉妒,你怎么看?"这让我陷入思考,这个问题究竟如何回答?是否在问我"一妻多夫制"呢?还是有关"荣誉谋杀"?
接下来的考题则是角色扮演,考官扮演我孩子未来的奶妈,而我要面试她,我们的对话都被录音下来,最后交给教育部判定得分。
虽说最终我通过了考试,但我依然很难理解考试的设置。这些并不流行的诗歌,和太过专业的特纳展览,不应成为测试对法国文化了解程度的标杆,而实际上,它们也并不能代表法国文化。这样的考题体现了考官与考生(打算入籍者)间的巨大鸿沟,也让许多其它行业的优秀外国人无法移民。
上一篇:法国华人移民的喜与忧......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