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恐攻 达伊沙从内部分裂法国

2018-11-07评论观察 0cnfrance2017
中央社   巴黎记者:曾依璇

法国近一年半来已发生数起恐怖攻击,案件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对象可能是任何人。从政治、宗教角度来看,难以预料且目标广泛的恐攻行动,正渐渐从内部分裂法国。

去年一月的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和犹太商店攻击案、11月的巴塔克兰剧院(Bataclan)和国家体育场攻击案、今年6月的极端分子於巴黎郊区杀警案、7月的尼斯恐攻案和26日发生的诺曼第小城神父割喉案,都已由极端组织达伊沙(Daech,即伊斯兰国)承认犯案。

从上述时间、地点、受害者身分来看,很难预测极端分子作案的目标,攻击案可能发生在人潮密集处,也可能发生在住宅区;可能发生在大城市,也可能在连偷盗案都不多的小镇;对象可能是有特定身分的警察、记者或神父,也有可能是下班后只想好好吃一顿晚餐的普通人。

极端分子的攻击行动渐趋频繁,除了广泛散布恐惧,也一点一点从内部分裂法国。

从宗教角度看,极端分子所為毕竟与绝大多数穆斯林信仰的教义不同,法国穆斯林族群面对恐攻犯自称信奉伊斯兰,虽倾向保持低调以免挑起仇恨言论,又不得不表态与恐怖主义划清界限。

去年查理週刊枪击案后,一名参与和平游行的穆斯林手中拿著标语牌,上面写著「我是穆斯林,我也是查理」,正好体现了他们的难以自处。

在最新一起恐攻案中,极端分子以割喉方式处决神父,这对传统上属於天主教国家的法国而言,未尝不是恐怖分子打击法国身分认同的一种挑衅,也凸显极端分子所强调的,对法国的攻击是一场「信仰战争」。

神父割喉案发后,法国北部城市贝蒂纳(Bethune)一座清真寺工程预定地门口出现一个猪头,显然带有恶意。

近一年多来,这类警告穆斯林的讯息数度出现,法国社会本已存在的仇视伊斯兰风气(islamophobia)正随著恐攻案接二连三发生而更加恶化,不同宗教之间的裂痕更加难以缝合。

从政治上看,鸿沟也在加深。去年巴黎两度攻击案后,政治人物不分政党,都还能同仇敌愾地支持政府反恐立场。

但血案一再发生,今年尼斯案后,右派和极右派相继指责总统欧兰德(Francois Hollande)未採取足够强硬的反恐措施,右派议员费内克(Georges Fenech)更直说「我已经不想再听到『团结』两字了」。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