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恐怖袭击后 法国人如何守望相助

2018-11-07评论观察 0cnfrance2017
南方都市报    作者:昭杨

11月13日晚,巴黎北部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爆炸声、枪击声几乎撕裂了这个浪漫之都。法国总统奥朗德紧急调动军警解救被劫持人质并积极抓捕恐怖分子。当人们将目光聚焦在法国军警的搜捕行动的时候,惊魂未定的巴黎人却主动为陌生人打开了家门。

为了公共安全,警察很快封锁了案发地附近的地铁站,并暂停了公共交通,大批惊慌失措的幸存者不得不在寒风中滞留。此时,一位年轻人在社交网站上发起了“打开家门”的活动,希望住在案发地附近的居民们能够打开家门,为无法回家的人们提供暂时的庇护所。这一活动得到网友的热烈响应,附近居民纷纷在网上发文,表示可以为枪击案幸存者提供临时的住所。由于当晚发生爆炸的法兰西大球场正在举行法德两队的比赛,所以有不少远道而来的德国球迷滞留在巴黎。因此,巴黎居民分别用法语、德语和英语在推特上发文,希望有更多的幸存者可以得到帮助。不仅如此,一些网友还在家里预备了酒水、食物以及可以睡觉的沙发或床,为惊魂未定的幸存者送上了最贴心的温暖。要理解在恐怖袭击后为陌生人打开家门这一看似疯狂而大胆的行为,我们必须同时从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方面,法国人将互助视为传统美德,而作为法国国家箴言之一的“博爱”更是将其上升成为了法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博爱”以平等、互助为基础,它在法国根深蒂固的原因固然与基督教倡导的“兄弟之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在法国人长达几百年的社会实践中,它早已脱离了宗教的意义,深入到了整个世俗社会中。从中世纪开始,法国的城市居民就自发建立了互助组织,成员之间互相提供一种“类社会保险”的互助行为。这项传统传承演变至今,最终形成了法国闻名世界的“社会互助保险”制度。法国之所以成为全世界社会保险制度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中世纪传承下来的互助理念。这是遭受恐怖袭击后巴黎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向幸存者伸出援手的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互助并不是同情心的泛滥,它必须是有技巧的自我保护。在此次“打开家门”活动中,不少网友也相互提醒避免安全隐患,例如,不公开自己的具体住址,而是通过私信的方式与需要帮助的人进行联系,并在离家附近的地方见面确认双方的身份。在日常生活中,法国也有详细的规则制度确保人们在互助的过程中不致损害自己的利益。比如出租车司机被认为有义务帮助患病的人前往医院治疗,但是如果病人病情严重到不能行走,出租车司机则只能协助叫救护车而免去运载病人的义务。

当互助成为一种社会氛围,并形成实践的技巧和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将变得稳固。所以,即使遭遇了重大的社会灾难,恐惧也不会将人们割裂,反而能动员起整个社会的力量,以稳定和温暖溶解灾难的伤害。在“打开家门”活动开始不久便有幸存者发文说,自己已经来到附近居民家里,并得到了热情的招待和安慰,目前也没有发现有人因为“打开家门”活动而遭遇危险或者伤害。巴黎的出租车、宾馆、饭店都为幸存者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法国军警以武力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法国人实际上也用信任和互助抵抗了恐怖主义。

当法国人打开家门迎接恐怖袭击的幸存者时,世界各地的人们也为法国人打开了家门。恐怖袭击之后,不少国家飞往法国的航班都不得不取消或者延迟。因此,这些国家的居民欢迎因航班取消而滞留机场的法国人来到自己的家中休息。一场全球性的“打开家门”活动默默展开。由此可见,互助和博爱不仅仅铸造了一个团结的法国,它还能缔造一个团结的共同对抗恐怖主义的世界。面对恐怖袭击,我们不但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在政治和军事上联合起来打击恐怖势力,也要看到只有全世界民众的守望相助才能筑成反对恐怖主义最坚实的基础。因为,当恐怖主义不能制造恐惧和分裂,那么恐怖主义者的失败就近在眼前了。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