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加莱难民进退维谷 居民也有苦衷
2018-11-07评论观察 0cnfrance2017
中央社 巴黎记者:曾依璇
叙利亚男童亚蓝不知道什麽叫做欧洲梦就葬身大海,欧洲也因此正视难民处境。法国城市加莱为他办了一场游行,有标语写着「希望这孩子再次睁开双眼时,我们的国度已经自由。」
法籍志工凡纳松(Philippe Wannesson)在加莱(Calais)服务难民6年多,经营一个关于移民钜细靡遗资讯的部落格,于其中一篇文章中引述了前述那句话。
「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源于法国,但直至今日,这个理想仍遥不可及。
加莱隔海距离英国仅约40公里,在海运盛行时代,曾靠港口便利而繁荣一时,至今也仍是英法火车运输的必经城市。
加莱约有7万多人口,原本就是法国最贫穷城市之一,不过现在已经少有人关心加莱本身的困境,说起加莱,只有一个关键字─难民。
早在10多年前就有移民聚集在加莱,只是近年非洲、中东战乱层出不穷,越来越多难民取道法国要前往英国,加莱的移民才变成一个不能再忽视的议题。
「每天都有新来的难民背着行囊出现在火车站,或城裡、郊区、高速公路边的任何地方」,计程车司机狄瑞(Thierry)说。
目前有3000到4000名难民住在城市边缘的帐篷营地,多数人每天都会到市区办理申请庇护的行政手续、领物资或单纯閒逛,少数比较有能耐的人弄得到脚踏车,后座还可以载货,多数人则只能徒步,从营地到市区大约要走一小时。
多年来,难民与居民还算相安无事,但随着数量渐增,城裡的气氛也起了变化,许多住宅和店面挂上出租或出售的牌子,餐厅连週一也不营业,市区唯一的商场至少有1/3的店铺没开。
狄瑞说,「所有媒体都把加莱形容成(伊拉克首都)巴格达(Bagdad),就没人要来了」。
他坦承至少有半数加莱人不愿接纳更多难民,「但我们不是种族主义者,只是发生一些事之后,我们不得不变成种族主义者」,他指的是法国萎靡多时的经济,不断缩水的资源让法国人不敢向更弱势的族群伸出援手。
狄瑞的计程车生意也受很大影响,却不反对在能力内接纳难民,因为他的父母在二战期间也尝试过奔向自由却遭人冷眼的辛酸。
当时法国半壁江山被纳粹占领,狄瑞的父母不愿受纳粹统治,迁往未被占领的自由法国,才发现自己被同胞视为瓜分资源的「难民」。他说,「连法国人自己都这样对待自己的同胞,何况对待外国人?」
凡纳松也是因为看不惯难民在法国境内遭受官方粗暴相待,才决定放弃原有工作,到加莱定居,长期付出的结果,如今常有熟识的难民在街上和他打招呼。
他认为,法国比起很多国家都有馀力接纳难民,他们不仅有意愿定下来,还都很年轻,受过教育,能自己搞定很多事,这也是德国愿意接纳他们的原因之一。
他说,难民在法国不受欢迎,又去不了英国,只能卡在加莱或冒生命危险偷渡,这是法国的安置政策和英国的移民政策联手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