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吐槽美版《悲惨世界》过于肤浅

2018-11-07评论观察 0cnfrance2017

  环球时报   驻法国特约记者:董铭

  在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连摘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效和最佳化妆3项大奖的好莱坞歌舞片《悲惨世界》登陆中国影院。这部以明星加真唱为卖点的影片头顶奥斯卡光环,全球票房前景光明,不过在它的“祖国”法国,却面临着影评人苛刻的口诛笔伐,首周票房只有同是奥斯卡提名的《被解放的姜戈》的1/10。对于好莱坞如此改编大文豪雨果的原著,法国媒体批评其过于肤浅,丢失了雨果笔下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性歌颂,“再没人能拍出这么一部平庸无趣的MV了”。

  新《悲惨世界》主打真唱

  作为雨果的代表作,《悲惨世界》曾34次被搬上银幕,11次拍成连续剧,最早可追溯到1907年的默片时代,法国导演盖布朗切曾把小说中的部分章节拍成短片。纵观影史,几乎每隔几年就有重拍版《悲惨世界》上映,除了法国和美国,还有墨西哥,阿拉伯,甚至是日本制作人从各自的角度来阐释原著。从主演这部经典之作的明星来看,像加布里尔加布里奥,查尔斯劳顿,让迦本,让保罗贝尔蒙多等都曾参与,其中中国观众最为熟悉要算1958年让迦本主演的法国版,尚华等老一辈配音演员复活了剧中人物,成为一代译制经典。

  今年的这个好莱坞版《悲惨世界》同样众星云集,曾凭借《国王的演讲》大获成功的英国导演汤姆霍伯,把风靡伦敦和百老汇20余年的同名音乐剧搬上银幕,并要求休杰克曼、安妮海瑟薇、罗素克劳等主演现场演唱名曲,以表现出真实的人物情感。这个要求对从未学过演唱的安妮海瑟薇是个巨大挑战,但她经过近4个月的潜心揣摩,终于顺利过关,并因为这次突破性的演出征服了奥斯卡评委,摘得最佳女配角奖。


  正因为新版《悲惨世界》其实是音乐剧的复制,全片的所有对白都源自唱段,场景也更显舞台化,所以法国人对于这个版本的不满大多归罪于这是部被“转手”了的《悲惨世界》。

  

    法国人更喜欢法语歌舞片

  音乐剧《悲惨世界》最早也是源自于法国人的改编。1980年法国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阿兰鲍柏利共同创作了音乐剧《悲惨世界》,并在巴黎首演获得成功。几年后该剧被英国制作人卡梅隆麦金托什重新发掘,改成英语版于1985年在伦敦,1987年在百老汇重新上演,才开始风靡全球,成为仅次于《猫》和《歌剧魅影》的长寿剧。

  《悲惨世界》中许多唱段早已成为名曲,《只待明天》、《你可曾听到人民的声音》以及被英国达人苏珊大妈演绎过的《我曾有梦》。然而对于许多法国人来说,《悲惨世界》早已英语化,并不能代表法国音乐剧的水准,他们更喜欢的是《巴黎圣母院》、《十诫》、《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小王子》这种更加注重旋律优美的法语剧,对于英美人演绎的《悲惨世界》并不感冒,更别提电影版。

  对比美国人的大肆褒扬和奥斯卡的肯定,法国各界一块吐槽。法国《电影手册》说:“正如冉阿让在剧中的台词,这简直是个丑陋的噩梦”。《世界报》认为,“再为世人熟知的故事,也无法挽救这个沉闷至极的电影版”。法国电视一台更毫不留情地指责:“尽管很有野心,但实在是不敢恭维。这部影片中诸多场景都是对观众的一种折磨。”

  东方观众“客观”观影

  名著改编本就是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尤其是重拍别国的文学经典,稍一偏离观众以往的理解就会引发争议。像法国和美国这两个文化大国,在艺术、时尚和电影等方面争斗多年,其中的关系颇为微妙,《悲惨世界》的遭遇仅仅是一个缩影。前些年《时代》曾撰文嘲讽“法国文化已死”,法国人则用一部《玫瑰人生》拿回影后小金人作为还击;去年奥斯卡还“无私”地把最佳影片、导演、影帝等大奖送给法国《艺术家》,但如今高傲的法国人依然对好莱坞改编的《悲惨世界》不依不饶。其实真要让法国人再拍《悲惨世界》,很可能又过于文学化,以致缺乏商业元素卖不了座。

  对于远在东方的观众来说,这些银幕外的争斗只是隔岸观火,电影版和音乐剧版都是小说的二次创作,作品是否扩充了人们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才最关键。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