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龙:法国大选的三重信号

2018-11-07评论观察 0cnfrance2017

    解放日报 吴正龙

    法国总统选举落幕,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战胜右翼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现任总统萨科齐。此次选举具有指标性意义,向国际社会传递了重要信息。

    第一,面临选举或政府危机,欧洲各国当政者无一例外“下课”,这几乎成为一条普遍“规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洲政坛发生的历次政府变更,从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希腊、意大利到此次法国总统选举,无不证明了这一点。道理很简单。在国际金融风暴和欧债危机的双重打击之下,欧洲各国经济形势不断恶化,失业率高企,民众日子不好过,加之各国为解决欧债危机所实施的紧缩财政政策,或减薪或削减福利,无不触犯了普通民众的基本利益。选民不满,用选票把当政者赶下台,是顺理成章的事。可以预计,只要欧洲经济状况没有根本性好转,这条“规律”还将继续发挥作用。希腊两大执政党在7日举行的议会选举均遭选民抛弃,为这条“规律”提供了又一佐证。

     其次,欧洲政治生态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左中右”泾渭分明的时代已经过去,欧洲政坛进入混沌期。冷战结束后,欧洲经历过几次集体向“左转”或“右转”的情况,但是这一局面现在已经被打破。奥朗德上台固然标志着法国左翼占了上风,但是综观过去一年多欧洲政坛风云变幻,也有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是右翼或中右政党“夺得政权”。当前,民粹主义占了欧洲政治的主导地位,不以是非论功过,“把当权派拉下马”,成了选民发泄对政府治理不满的主要手段。

     最后,欧洲债务危机的解决增添了不确定性因素。奥朗德在竞选期间提出修改欧盟“财政契约”,调整由德国推动的以财政紧缩为核心的危机应对策略,提出将刺激经济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奥朗德的说法也得到了前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意大利总理蒙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等人的呼应,公开表示欧洲“需要增长”。

     然而,需要增长是一回事,能否增长是另一回事。要把增长付诸实施面临诸多障碍,其中最主要的是法国以及南欧国家目前债台高筑,不具备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财政和金融条件。对此,德国坚持认为紧缩政策是解决债务危机无可替代的途径。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周说,“我们并不是说节约开支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是,你不可能一辈子都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从现实出发,欧洲要兼顾财政紧缩与经济增长不容易,如果欧洲有能力短期内实现财政平衡与经济增长,也就不会出现今天的危机了。

     看来,奥朗德与默克尔将有一个磨合期,“财政契约”推倒重来不可能,最佳的选择是在两者之间寻找某种平衡。短期之内,紧缩仍将是解决债务危机的主要方面,而增长恐怕只是紧缩政策之外的补充或完善。欧洲民众需要对过一段苦日子紧日子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加紧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竞争力才是正道。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