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法国成为欧元区的软肋

2018-11-07评论观察 0cnfrance2017

    经济学人杂志(Economist)周一(1月16日)刊文,就标普(S&P)上周五(1月13日)对欧元区9个成员国大刀阔斧的调降行动做出评论,法国成为了欧元区的软肋。

  尽管标普的调降行动被看做冷酷无情,但欧元区当局并未因此感到害怕。标普在12月早已对欧元区所有成员国提出警告。

  标普称:"欧元区当局错误地判断欧债危机的形势,将过多关注点放在解决政府预算赤字上,这只是问题的一部分。他们并未关注于导致债务危机更深层的原因:即欧元区核心成员国与边缘经济体之间竞争力的差别,以及因差距导致的债务。"

  尽管欧盟峰会的失败人尽皆知,但并非所有欧元区成员国都将忍受因信用评级遭调降而带来的惩罚。爱尔兰将保留其BBB+的信用评级,比利时和爱沙尼亚的评级也维持不变,更关键的是,标普再度确认了德国、荷兰、芬兰和卢森堡AAA的主权评级。这里并不存在讽刺,把欧元区内部的不平衡作为主题,标普为欧元区部分经济体留了一手,而这本身就是一大问题。这些国家一如既往地保持经常帐盈余,而盈余即代表不平衡。似乎重商主义已经显现成效。

  法国经济既不繁荣也不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其主权评级遭下调早已是市场广泛预期中的,原则上说,这早已被计入债券市场的价格。当美国在8月失去AAA主权信用评级时,其国债价格反而出现走升,而收益率下降。法国当局正努力冲淡此次评级变化带来的显著影响。法国财长巴洛因(Fran?ois Baroin)并将"虽然这不是什么好消息,但也不是灾难性的。"作为回应。标普自身也暗示,评级的调降不代表世界末日,只有3个欧元区成员国的主权评级被下调至垃圾级,其余的依然不太可能出现违约。

  依然脆弱的是市场对欧元区国家债券的信心,比如法国,这不仅仅是对法国声誉的一次打击,更是将欧元区安全网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撕了一个大洞。

  然而,标普的决定还不是导致市场焦虑的最大原因。希腊和其私营部门债权人的谈判在上周五破裂,这加大了市场对希腊债务违约的猜想。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接受标普调降行动的暗示。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德国债市可能成为投资者最后的避险港。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