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食品涨价是否情有可原?

2018-11-07评论观察 0cnfrance2017

作者:伊婵

中国人曾经有过一句“经典”牢骚话,叫做“什么都涨,唯独工资不涨”,不曾想今天的法国人也套用起来。开春以来,涨价已有苗头,激起消费者协会一片抗议。日前,各家媒介纷纷报道第二季度将提价的基本日常生活品,TOTAL总裁还说“油价每升2欧元基本是不可逆转的”,真是在百姓的怒火上加了把油。涨价真是“出于无奈”、“不可避免”吗?

基本生活品提价

法国玛隆戈咖啡公司经理让-彼埃尔·布朗诉起苦来滔滔不绝,说道:“您来替我想想:去年7月到今年2月,半公斤ARABICA咖啡豆价格从135生丁涨到了275生丁,还不算因为石油涨价影响整个包装开销费,我被迫把粉磨咖啡每公斤价格提了2.4欧元,收支才找回平衡。”咖啡是欧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料,早起不喝一杯,整天都没精打采,有咖啡瘾的人士当然只能忍气吞声。名牌ARABICA涨幅将达到20%,ROBUSTA牌咖啡也要涨10%。

如果只涨咖啡这一项倒还可以忍受,问题是去年农业原料大幅涨价,主要的项目是小麦、玉米和油菜,价格都翻了倍,可可豆价格的攀升则一直没有停止过。面对这一局面,食品加工业部门与销售商经过谈判,最后决定将差额全面反映到今年的物价上,最受影响的有下列10种商品。其中,涨幅为3%的有乳酪、巧克力和水果泥,涨幅达6%的有牛奶和食用油,果酱涨7%,禽类9%,面粉和面粉加工产品10%,粉磨咖啡最高涨到20%。日前,能源部长埃里克·贝松又声称,电费上涨也将“不可阻止”,而电费已经在去年8月份和今年1月份各上涨过了3%……

商品价格调高的原因

物价大涨确实有客观因素,相关领域的观察员分析了影响上述商品价格调高的主要原因。

以牛奶及奶制品为例,去年新西兰牛奶产量歉收,与此同时,亚洲国家对牛奶的需求量却大增,销售部门付给牛奶生产者的报酬于是增加了10%,导致牛奶价格上涨,据估计今年还会出现同样趋势。而以牛奶为基础的乳制品,如黄油、奶酪和新鲜奶油,随之当然都提了价。

占全球可可豆生产40%比例的科多迪瓦,四个多月战事不断,大大影响了巧克力价格,法国以巧克力为重要原料制造衍生产品(例饼干)的厂家已开始出现原料荒。

顾客主要是儿童和老人的果泥怎么也凑起了热闹呢?原来,气候的变化影响了苹果产量,中国减产10%,俄罗斯减了17%,波兰减产为24%,影响到一公斤苹果的价格涨了20生丁。匈牙利和波兰都是水果生产大国,但水灾影响了产量,战火燃烧的北非洲原是欧洲水果的供应地,现在都成了问题,果酱价格于是猛增7%,水果蛋糕、饼干、谷物面包的身价都在提高。

食油方面,一年来价格大涨,花生油和葵花籽油涨幅翻倍,因为葵花籽每吨价格从260欧元上涨到超过500欧元。橄榄油算是幸免,但也上涨了3%。玉米生产直接影响着养鸡事业:每只鸡的成长需要7公斤玉米饲料。前者减产,后者价格于是上涨9%。同样,另一种谷物—小麦价格的升降也带动了衍生品面粉和面条的价格,增幅达到10%;目前,以米为主要粮食的人还不必发愁,米价还没有升高。

人为原因不可忽视

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能力究竟有限,但是将市场商品售价提高多少比例,则是可以掌握的,一般情况下,这是生产者同销售商谈判的结果,但生产者常会发现,消费者多付出的金额,真正能补偿给果农、菜农或粮食生产者的比例很小,“大头”往往被销售部门(尤其是大型超市)吃掉,在这场因应损失的斗争中,被欺侮的往往是小规模经营者。他们在与销售商谈判中,势单力薄,不像Kraft或是 Unilever这样的大经营者能够与超市销售部门较量。因而双方时有冲突,甚至酿成社会风潮。这正是问题的症结之一,客观上有天灾,或是人为挑起的战争影响,使得市场商品提价,但控制市场的经营者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分析者发现,调节经济的杠杆往往是“单向”的,出现困难时,调高价格的速度很快,理由“很充分”;但临到相反情况时,同样这些经营者却都放慢了脚步,并不因为谷物、水果丰收高产,生产成本降低而立即把从中获得的利益,以同样的速度反馈给消费者,使广大顾客受益。以本次提价为例,达能公司决定,只将通涨差额的三分之一反映到今年的新鲜乳制品商品价格上,也即提价不超过2%-2.5%。勒克莱尔商家一向打出“最低价保质超市”旗号,本次决定缩减本公司获利部分,未来4个月里对出售商品不提价。它采取的显然是薄利多销策略,吸引更多顾客上门来补偿差价。

生产领域与销售部门常常相互指责,前者指责超市压低收购价,却很少反馈在销售价上,使消费者把怒气发泄在他们头上。而超市却反驳是生产者要价太高,削减了它们的盈利率。专家指出,小麦和咖啡价格的攀升,有三分之一是国际市场上一些纯粹搞金融的投机倒把者捣乱酿成的后果。谷物的价格短期内不会下降,因为新兴国家中产阶级对肉类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饲养肉类动物,需要投3至7公斤的小麦或大麦才能长一公斤肉。玉米价格的攀升则与绿色燃料需求增长相联系,去年这一领域“吃掉”了1.3亿吨的玉米;而俄罗斯和加拿大这两大产地全都遭遇歉收,全球储量已降到最低水平1.7亿吨。

绿色食品身价高

食品涨价,百姓无不抱怨。然而,对于崇尚“健康第一” 族群,“绿色食品”(les produits bio)的价格尽管有时高得让人倒抽冷气,还是心甘情愿忍气吞声掏钱出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健康比钱要珍贵百倍。

为适应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欧洲各国普遍开辟起“绿色食品种植园”,根据专家学者们对种子、肥料、营养液等等规定的标准,保证植物生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符合健康要求。欧洲主要的大片绿色食品种植区都在西班牙、意大利,还有非洲的摩洛哥。例如西班牙毗邻葡萄牙边境处,多纳纳温室40公顷塑料大棚下的沙盘地上,全种着草莓,浇灌它们使用的是特殊的“滴注器”设备,内中的营养液来自荷兰和法国。由于精心照料,结出的果实不但毫无瑕疵,连个头都整齐划一,销售范围是全欧洲。这一地区95%的土地都被用来种植这种绿色食品。在其附近的比奥纳斯特规模更大,占地500公顷,是欧洲最大的草莓种植地。法国的家乐福和欧尚两家超市是其主要客户,本土60%的健康食品都是这两家在负责经销。消费者们听了以上的道理,明白面前的绿色食品为什么要比其他同类品价格平均贵30% - 40%了。

性价比研究

据《资本》杂志今年四月号透露,记者于三月初来到位于东部巴黎一家超市,看到货架上标示“AB”(绿色食品)的黄瓜比普通商品贵一倍,笋瓜贵84%,蕃茄贵69%。尽管是健康第一,这样的高价令人咋舌。有心人于是仔细地研究了一下出现在这家超市内来自西班牙的草莓是否“物有所值”。法国超市普通草莓每公斤3欧元,多纳纳温室卖的出厂价为5欧元,高出66%,据负责人解释,除了产量有限导致价格升高,人工费也高(事实上,大多是来自东欧国家罗马尼亚、波兰、保加利亚的季节工,很难相信其待遇高出一般工人)。更令人惊讶的是,货运到巴黎后,超市的标价竟然达到每公斤11.96欧元,整整高出普通草莓三倍。Synabio工会一位负责人指出,标价缺乏透明度,超市把握了顾客追求“无杀虫剂食品”的心理,时有出现恣意抬价情况。去年,法国消费者协会在1795家商店收集了12万种商品的价格,“绿色食品”平均比普通食品价格高出57%。尤其是,为了保住法国大超市这个顾客,外国产地常常在水果蔬菜旺季时把绿色食品价格压到与普通的一样,超市在转手出售时却仍然标上高价。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法国超市不与本国绿色食品生产者交易,有些外国生产点甚至根本不符合“环保”要求,从土地标准到种子纯净保证,问题全都相当严重。以致法国商业部长勒费弗尔甫一上任便命令对健康食品定价和销售部门盈利幅度作一次调查。

为保障国民身体健康,食品检查工作也在不断加强,2009年,一批来自塞尔维亚的100吨红果被查出有杀虫剂痕迹,全部退了货。检查人员直言,食品卫生不符合规格的情况远不是个例,在绿色食品中有8-10%被查出不符合“植物检疫”标准,而有一些竟然是来自意大利和西班牙!

警惕夸张的促销语言

生活在当代,可谓被污染物团团包围,其中之一是市场经济藉以存在和扩展的夸张促销语言。凡是食品全都被冠以“健康功效”,读者千万不要被其迷惑。下面是据《资本》杂志揭露出的不实的,甚至可说是谎言的几个在食品范围内的例子。

一) Fleury Michon火腿标着“仅含有2.5%”油脂:实际上,它比普通品含脂仅少0.5%,价格却比后者高出20%。

二) 达能公司生产的Taillefine水果泥(compote),上标“无追加糖份”(sans sucre ajouté):实际上,该产品内含有两种甜味剂(aspartame / acésulfame K)。达能因“欺骗性介绍”于去年9月被巴黎商业法院判罪,它不服上诉,至今未撤去这一宣传。

三) 可口可乐公司的vitaminwater被宣传为“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水”(l’eau enrichie en vitamines et minéraux)。纯粹欺骗。实质上,它含的是碳水化合物糖,相当于每瓶里有5块糖。

四) N.A水果条(petes de fruits N.A)宣传自己是“100%的水果”,这与事实不符,因为它是脱水的。一根草莓水果条含有79%的糖分,而新鲜草莓的含糖量只有5%。实际上,它应该被当作糖来吃,而不能作为水果来消费。

五) 大做广告的Kellogg’s早餐食品Spécial K自称“含低脂肪”,给人印象唯有它值得当选。实际上所有谷物类食品都符合100克内含脂不超过3克的标准。这是纯粹的夸张广告语言。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