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几代华人移民“取长补短”
2018-11-07人物聚焦 0cnfrance2017
环球时报 驻法国特约记者:姚蒙
和美国一样,法国的华人移民结构随着时代变迁也在不断变化,不过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这样的“更新换代”是在一种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的环境中进行的,尤其是在华人社区发生较大事件时表现得更明显。
所谓老一代移民,大部分是指从一战和二战后就留在法国的华人,以及上世纪70年代大批进入法国的东南亚华侨。他们的法语水平较低,主要从事餐饮业、服装行业等,融入当地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程度不高。这些老移民创办了各类侨团侨社,这些组织既是联谊机构,也常常被国内与法国当局视为在法华人的代言机构。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陆移民大量进入法国,尤其是来自浙江温州、丽水等地方的人,他们改变了原先以东南亚华人为主的华人移民结构。由于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这批人的居住地方偏向于巴黎市和巴黎地区外来移民聚居的低租金地区,这也是他们后来经常成为法国犯罪受害方的原因之一。他们与大陆的联系更紧密,但融入法国的程度更弱。这批移民的孩子在2000年左右开始成长起来,他们在各大公司担任要职,或者创立自己的咨询公司、金融机构、法律事务所等。他们当中也有人开始进入政界,担任市、区一级的议员、副市长等职,比如巴黎市议员陈文雄。
与此同时,新一批华人移民自21世纪以来继续进入法国,他们各方面素质都较高,也颇具经济实力,不过他们往往更加习惯于用中国大陆的眼光看待法国的情况。
虽然几代法国华人移民各有不同,但从最近几次的华人大示威来看,他们能比较好地沟通,协调出一致的方案。在这次华人刘少尧遭警察上门射杀事件中,能看出在如何示威方面,新一代华人移民表现出更为激进的态度,显示了他们更了解法国政治、司法结构与媒体关系,与老一代华人更加温和、听从当局意见的倾向有很大不同。不过,他们之间能“取长补短”体现在,在新一代移民的推动下,法国当局面临极大的压力,而老移民更稳健的看法保证了施压行动不至于演变成与法国当局的剧烈对抗,避免产生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