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朗德的胜利与严峻考验

2018-11-07人物聚焦 0cnfrance2017

    人民网 曹松豪

    5月6日,举世瞩目的法国总统选举举行了第二轮投票。投票结果揭晓,左翼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以51.24%的得票率对48.76%的微弱多数,击败了右翼“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卸任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至此,奥朗德当选为第五共和国的第七位总统,成为爱丽舍宫的新主人。笔者试图从奥朗德的大选胜利和他面临的严峻考验,来解读此次法国大选。

  首先,有必要探讨一下奥朗德获胜和萨科齐失败的主要原因。

  毫无疑问,尽管奥朗德有着缺乏政府工作经验的严重弱点,但他作为社会党的候选人,提出“改革就在现在”的竞选口号,顺应了追求社会公正和反对紧缩政策的“变革”民意。笔者曾说过,由于萨科齐五年执政不佳,引发民怨沸腾,导致奥朗德的民意长期领先于萨科齐,这为社会党东山再起提供了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良机。事实表明,广大中下阶层选民对奥朗德投的支持票,是对萨科齐五年执政奉行紧缩政策投的惩罚票。

  反之,萨科齐的失败也决非出于偶然。究其原因,至少有四大要点:其一,萨科齐输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元债务危机接踵而来,导致对法国社会的严重冲击上。其二,输在五年执政不佳,导致民怨沸腾,民众齐心协力“要把皇帝拉下马”上。其三,输在法国的社会经济模式(高福利、高债务、高赤字和高失业率等)远未适应全球化趋势和激烈竞争的全球化进程,导致其改革半途而废上。其四,输在他本人自高自大,固执己见,坚持抓极右翼“让票”、却忽视中右翼“让票”的竞选战略和策略,导致他将拥有9%以上支持率的中右翼贝鲁推到奥朗德上。可谓竞选中发生战略失误,使一盘可以救活的棋变成了死棋。

  其次,奥朗德大选胜利是继1981年密特朗以“宁静就是力量”为口号,首次获得总统选举胜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胜利,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法国的政治格局。

  不言而喻,社会党从萨科齐手中夺回爱丽舍宫(总统府)的大权,是打了一个大翻身仗,从而使三足鼎立的格局(右翼人民运动联盟,左翼社会党和极右翼国民阵线)发生实质性变化。此后将由左翼社会党主导一切。

  右翼“人民运动联盟”下野后,将要扮演的一个主要反对党的角色。对联盟来说,当务之急不是讨论大选失败责任问题,而是要按照萨科齐对总理菲永、外长朱佩和总书记科贝的嘱咐,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力争在6月10日和17日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中获胜。假如人民运动联盟能反击成功,那就会出现新的左右翼“共处”局面,对奥朗德极为不利。

  第三,奥朗德上台后面临的严峻考验,就是要如何解决经济困境,在确保社会公正原则的同时,在社会经济领域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根据社会党的施政纲领“60条承诺”,奥朗德奉行的社会经济政策要点是要“实行削减赤字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实行公共财政平衡”。其目标是将2013年财政赤字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将公共债务减少到财政预算的47%。在五年任期内实现经济增长率2%至2.5%。在2017年总统任期结束时消灭赤字。

  为此,奥朗德就必须取信于民,兑现其理想主义的承诺:实行中小企业优先,增强法国企业竞争力,对大企业实行增税,打击金融投机活动,创造15万个就业机会,5年内在教育部门增加6万个工作岗位,恢复60岁退休,征收巨富税(对年收入超过100万欧元的富人征收75%的税),反对种族歧视、非法移民和非法用工,赋予在法国居住5年以上的外国人以地方选举权,主张就2012年3月初欧盟签署的“财政契约”问题重启谈判,征收金融交易税,引导欧洲重返加速增长、扩大就业的道路等。

  综上所述,笔者在解读2012年法国大选时,也情不自禁地回想起31年前巴黎民众欢呼密特朗获得1981年大选胜利的动人情景,以及密特朗执政十四年举步维艰的历史。由此也为奥朗德入主爱丽舍宫感到有点忧心忡忡。这是因为,萨科齐的下台并不意味着社会经济危机的结束。奥朗德总统的回旋余地非常有限。对于这位前社会党第一书记来说,未来的五年执政也许比萨科齐的五年执政更为坎坷不平。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