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法国人的中国梦》特展在北仑开展
2018-11-07法国文摘 0cnfrance2017
宁波网 记者:陈晓旻 / 通讯员:赵锡
他是一个法国人,创办了一个中法学堂,编写了我国最早的一部中法词典《法汉袖珍词典》,培养出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严复以及外交官陈季同等;同时,他也是被载入《清史稿》的外国官员之一,被清政府赏赐一品提督衔、花翎、穿黄马褂等荣誉。
日前,《一个法国人的中国梦》特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展,特展的主人公就是这位传奇的法国人布罗斯贝尔·日意格,在中国为了梦想和事业而付诸一生。他曾于1861年担任宁波浙海关首任洋税务司。后来他受左宗棠所托担任福州船政局正监督,他把这份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和梦想。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日。
担任宁波浙海关首任洋税务司
日意格(1835—1886),是个法国人。自幼家境贫寒,勤奋好学。他涉猎颇广,尤其对造船、驾驶深感兴趣,后成为法国海军一名年轻的上尉军官。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他随军来华。因此,当21岁的法国海军上尉日意格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时,他的身份是一个侵略者。
据零星史料记载,日意格在“1857年参加攻占广州,受命帮助英法联合委员会法方委员管理广州城事务。他在广州学会了中文”。
在战争快要结束时,日意格脱下征衣,加入了新成立的中国海关外籍税务司队伍。1861年9月,日意格被任命为宁波浙海关税务司。
宁波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61年12月,刚刚履新的日意格税务司宝座尚未坐热,宁波就被太平军攻克。宁波道台张景渠携带了大量海关库银,乘一艘法国轮船逃往定海。日意格也只好关闭海关,前往上海避难。
但是上海也不太平,于是日意格重披战衣,组建了中法混合军,名曰“常捷军”,由法国军官任教练,日意格任帮统,协助清浙江巡抚左宗棠镇压太平军。日意格通晓中文,为人谦和,与中国官员沟通融洽,而且在与清军共同围剿太平军的联合行动中表现突出,获得了浙江巡抚左宗棠的重视和信任。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造船厂
清朝的洋务运动开始后,1863年,左宗棠酝酿设厂造船,日意格积极协助左宗棠筹划建新厂。1866年8月他随同已升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来到福州选择厂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造船厂。左宗棠在国内没有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的条件下开办近代造船工业,只有依赖洋人帮助。
1867年,船政聘日意格担任福州船政局正监督,并不仅仅因为他与左宗棠和首任船政大臣沈葆祯(林则徐的女婿)有较好的私人关系,也不仅因为他“深知中国文字言语,且礼数、工牍亦所熟谙,不须言凭通事,字凭翻译”,更主要的是看中了他是一个“当时愿意与中国保持合作,而不是采取敌视态度的法国人”。
作为福州船政局正监督,日意格工作勤勉,沈葆祯在向上汇报中说他“常任工所,每日巳、午、未三刻辄到局中与员绅会商,其勤恳已可概见”。在船政初创时期,日意格为采购机器设备及各种原材料,屡赴法国及东南亚,不辞劳苦。他亲自从法国招募第一批洋师匠来华工作。建厂事宜大体就绪后,便抓紧时机开工造船。因为在宁波待过,他也招了不少宁波的能工巧匠。
日意格非常能干,他统揽了头绪万端的大小事务,调度得法,仅一年多时间便造出了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清”号,这标志着中国制造蒸汽轮船的真正开始。
自1866年至1874年,日意格任福州船政局正监督期间,共造出兵、商轮船15艘。其中所造1560吨级的兵船“扬武”号,相当于国外二等巡洋舰水平。这种成绩,和同时期也与法国合作创建的日本横须贺造船厂相比较,是明显地超过了。
值得一提的是,日意格经手大量采购、募工、发包工程等经费,做到账目清楚,未发现挪用、巧取等事。
创办了一个中法学堂
如果说,一开始担任船政正监督,日意格把它当成一份工作,但是,渐渐地他已经把中国的船政当成了自己的事业,甚至是一种使命。
在福州船政局之下,他创办了一个中法学堂,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严复以及外交官陈季同等曾就读该学堂,日意格从代聘洋教员,到专业设置,制定教学计划,都花费了很大精力。为了船政学生能更好学习法语,他编撰了工具书《福州船政学校常用技术词典》,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中法词典。1874年,他又把这部词典改编为《法汉袖珍词典》。
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告诉记者:“这个法国人对中国和船政事业非常热爱,在他的物品中,有一封他写给弟弟的信,请弟弟在家乡为他物色一位姑娘结婚,条件之一就是婚后能跟随他到中国来。当中法战争爆发后,福州船政不再给他发工资,他依然愿意无偿工作。”
1884年8月23日,发生在福州附近的马江海战,几乎摧毁了日意格与沈葆祯用心血构建的福州造船厂。以日意格的职位,他没有能力停止战争。即使这样,他仍想为中国船政做事。在中法关系交恶期间,他不领薪水,但仍尽义务照料船政学生。
鉴于他的功绩,清政府给予金钱酬劳外,也给了他诸如赏一品提督衔、花翎、穿黄马褂、一等男爵、一等宝星等荣誉。晚年的日意格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中国情结”里,他为自己布置了一个“中国房间”,将他从中国运回来的中式家具、华美绣品一一陈列,怀念着倾注了他大半生时光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