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埃塞克商学院的传奇之路
2018-11-06留学法国 0cnfrance2017
《Future出国》杂志 作者:万升洋
20世纪40年代,西方女性沉浸在“获得投票权”的喜悦之中,它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但殊不知这一伟大转折在其之前20年就已经发生在法国的一所商学院。这所商学院在1921年迎来了第一批女学生,初次进入商学院的女生们热泪盈眶,法国的革命精神在此时体现无遗。如此壮举尽管与当时法国国内的呼声有关,但如果没有这所成立于1907年的埃塞克商学院的接纳与包容,早于真正的女权运动胜利20年的插曲也许只是幻影。
三大转折定乾坤
接受女学生的举动被认为是埃塞克商学院建校史上的第一大转折点,可该校对于外界普遍持有的“革命精神助推说”不置可否,更多的是出于实际的生源需求,当时的法国公立学校实力强劲,与私立学校的生源争夺战甚是激烈,从路易大帝高中与巴黎大学的经典历史悬案便可见一斑。通过允许女生入学,埃塞克商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男女同校的规定就此固定,商学院也逐渐意识到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不在校园本身,而是毕业生,品牌意识在埃塞克生根发芽,因为最初的生源得来不易,也造就了埃塞克的品牌危机意识,保护品牌的理念也就更为深入。
埃塞克商学院始终没有放弃它的完全市场化之路,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商学院并没有真正意义地与企业接轨,如果说学院本身是一架飞机的话,企业就是两翼,缺少翅膀的飞机只能停在地面,天空只是一个奢望。因此,1981年的转折的意义堪比1921年,甚至超过了前一次。这一年,埃塞克商学院获得了法国企业公会和商会的支持,相比于公会为学校提供的捐款,第一次真正实现与企业的对接更令校方激动,因为这意味着“埃塞克”号这架老飞机终于插上了翅膀,一个真正市场化的商学院重装上阵,埃塞克的毕业生得以在学习期间获得与企业接触和面试的机会,企业也能通过埃塞克商学院挑选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特点和岗位要求的精准人才,校企人三方共赢的局面被打开,埃塞克进入了平稳发展的轨道。无心插柳的是,1981年的那次企业工会赞助,又解决了困扰埃塞克商学院的另一大难题,这就不得不提到1994年的转折。
早在建校之初,贫困生问题就成为埃塞克商学院的一大遗憾,学校管理者也目睹了不少因家境贫困导致的辍学,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和潜力都很优秀,一贯重视生源的埃塞克为此绞尽脑汁,企业的介入为校方提供了灵感,于是1994年的学徒制应运而生。每学年,学校会对全校贫困生进行筛选,通过一系列的指标选出一部分学生与企业对接,企业会再一次做筛选,合格的学生会获得企业的学习资助,同时企业会全程跟踪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定期与学生进行见面,很自然地,学生毕业之后会进入资助方工作,长期困扰埃塞克的问题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埃塞克商学院就此一帆风顺。
“不死鸟”传奇
尽管美国商学院普遍早于欧洲,但以HEC和埃塞克等学校为代表的近代欧洲商学院并没有效法,而是沿着自己设定的轨道前进,路上的荆棘也就不可避免,对于埃塞克商学院来说更是如此。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的经济灾难,甚至成为“二战”的导火索,埃塞克商学院也不能幸免,因为在经济危机中,人们的温饱是头等大事,疯子才会去商学院深造,生源被生生掐断的现实让人们都以为这所与金融相关的学校即将寿终正寝,当时的校长为此头疼不已,可是对于品牌的珍惜让学校管理者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维持着学校的基本运转,最终学校没有倒闭,反而闯过了“鬼门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历史不能重演,但巧合可以存在,2007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欧洲,可埃塞克商学院在此次危机中稳坐钓鱼台,生源非但没有减少,和经济危机之前相比甚至有增无减,这也许是出于经济危机带来的职业恐慌,恐慌坚定了职场人士深造的信念,生源的逆增长也就顺理成章。
“不死鸟”并不是永恒的化身,埃塞克商学院也曾经沦落到“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窘境,这与学校的收费制度有关。起初,埃塞克商学院秉持“收费低廉”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量的生源,可同时又使得学校入不敷出,内部的财政危机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再加上校长并非教育出身,缺乏管理经验的短板一度让该校停滞不前,直到更换了新校长,情况才有所好转,过山车似的发展路径为埃塞克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埃塞克商学院的MBA细分明显,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奢侈品管理MBA,选择这个“势利”的专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高起点。入读埃塞克商学院奢侈品管理MBA首先要研究的就是富人的消费心理,同时奢侈品供应链管理和奢侈品内部的行业分组都是其重大研究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