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高校为何难登全球排行榜?

2018-11-06留学法国 0cnfrance2017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作者:张哲

    2012/13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于9月11日发布,法国高校在榜单上的表现依旧平平,仅有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位列前一百名,成绩远远落后于英国、荷兰、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今年是法国自推行教育改革后的第五个年头,为何法国高校在大学排行榜上依然无法名列前茅?法国的学术圈到底怎么了?

  日前,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全职研究教授、埃克斯-马赛大学(Aix-Marseilles University)高级学者吉勒斯·坎帕尼奥洛(Gilles Campagnolo)在京举办了题为“法国高等教育机构:评价政策及其变革”的讲座。讲座结束后,本报记者就法国学术发展现状、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现状、学术体制与文化等采访了坎帕尼奥洛。

  大学在法国承担平民教育功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法国的高等教育、学术科研机制有哪些特色?

  坎帕尼奥洛:依据英美的大学体制,由于经费来源不同,英美高校有“公立”与“私立”之分。同时,英美高校又可分为大学(university)和职业学院(college),前者往往是研究型大学,而后者主要承担平民教育功能。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大学体制都承袭英美。

  但法国的情况截然不同。法国大部分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都为“国有”,由政府投资并统一管理。法国的大学很难等同于英美制的大学。比如法国的大学很少有校园的概念,一所大学可能分布于城市的不同地区,或者几所大学共享一处建筑,有时学生需要穿梭于不同的城市去不同的校区听课。

  自拿破仑时期起,学生一旦高中毕业,均有权利前往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无须选拔,且免费接受深造。法国政府近几年也在考虑是否应该收取一定学费,但屡遭学生抗议。法国也有收费的私立大学,主要是一些商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法国的大学教育是一种普惠的、大众化的教育,在功能上相当于英美制的职业学院。在功能上与研究型大学接近的则是高等专业学院(grandes écoles)类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理解高等专业学院这一概念呢?

  坎帕尼奥洛:grandes écoles直译成英语就是great schools的意思,它是完全有别于一般大学的精英学术基地。高等专业学院的招生要求非常严苛。大家熟悉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里昂高等师范学院就是这样的精英学院。学生可以享受政府较高的待遇,在读书期间甚至可享受独立公寓和工资待遇!这些学生毕业后需要为政府部门服务几年或是到政府所属科研机构工作,他们构成了法国学术界和高教界的中坚力量。法国的绝大多数学术人才和文化精英都出自这个体系,如罗曼·罗兰、让-保罗·萨特、皮埃尔·布尔迪厄等。

  高等教育体系复杂

  使科研成果“分流”

  《中国社会科学报》:法国高等教育和学术界的科研水平如何?

  坎帕尼奥洛:法国有深厚的学术传统,是欧洲文化的独特一支。尽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在应用科学、前沿科技等领域相对落后,但在基础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中仍保持着很高的水准。只是这些高水准的学术并没有给提升法国大学的世界排名带来太多帮助。

  《中国社会科学报》:为什么法国高校在全球高校排名中难显优势?

  坎帕尼奥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法国拥有较强科研实力的政府下属研究机构并不属于大学范畴,比如我在编制上隶属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这是法国最高的科研机构,但该中心不是大学,因此不在高校排行榜的考量范围之内。

  其次,法国大学没有校园概念,教授可以在多个高校或科研机构任职,优秀学者的科研成果容易被“分流”,不能集中为某一大学的成果累积出力,这在以量化考核为基础的大学排名中显然吃亏。

  大学排名只是一种检验标准

  《中国社会科学报》:法国政府在2007年颁布《大学自由与责任法》,奠定了法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基础,这场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坎帕尼奥洛:让法国政府萌生改革念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良莠不齐的学术水准。以高等专业学院为代表的法国精英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知名学者。然而,该体系吸纳的学生少之又少,大部分年轻人无法进入顶级科研基地。当然,高等专业学院属于法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并不能代表整体高等教育水平。多数法国年轻人高中毕业后都进入了大学,但大学的师资水平、教学质量无法和高等专业学院相提并论,这导致法国整体高等教育水平的两极分化。

  其次,法国政府财政状况不容乐观,难以负担巨额教育经费。除一些隶属教会的天主教大学及商学院外,其余的高等学校均为公立,由政府出资。庞大的支出让政府有些喘不过气来。

  再次,复杂的高校划分标准让法国众多学府在高校排行榜上屡屡吃亏。由于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与美国等欧美高校的评估体制完全不同,纵使法国学术水准不低,其优势也很难在全球高校评估体制中凸显出来,对海外生源的吸引力不够。

  2007年,法国政府决定改革,扩大大学的自主权,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经费管理权,全由各大学自行支配。

  《中国社会科学报》:5年过去了,改革的结果如何?

  坎帕尼奥洛:改革很大程度上重新分配了科研资源。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是欧洲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之一,但政府对中心的经费支持在过去5年中已明显“缩水”。

  大学获得了自治权,也享有了更多资源。以埃克斯-马赛大学为例,它于2012年1月1日建立,其前身是埃克斯-马赛第一大学、埃克斯-马赛第二大学和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政府希望通过合并以扩大学校招生规模。同时,为了在学术排行榜上表现出色,很多合并后的大学加强了科研,但大学和高等专业学院体制暂时还不能很好地兼容,于是产生了在“大学中建高等专业学院”的奇特现象。

  总体来看,法国教育界掀起的改革客观上起到了减小大学与高等专业学院间差距的作用。但实际上,大学学术水准的提升幅度并不大,而高等专业学院的发展也由于资源重新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结果是否有效还需时间的检验。

  大学排名也许只是一种检验标准,不一定是最好的。无奈的是大家都在采用它,拥有独特传统的法国高等教育界也不得不向它靠拢,而我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状况。

CopyRight 2023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