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尤其是为了与欧盟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制度协调一致,让大学自我决定战略发展,法国颁布了《大学责任与自治法》。截至今年8月,在法国83所大学中,已有51所获得了人事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2011年1月1日还将有另外24所大学跟进,最后的8所大学预计将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自治”。但是自该法实施之日起,法国国内的争执之声一直没有停止过
面对世界政治格局的重新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尤其是为了与欧盟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制度协调一致,以及由于自身高等教育体制仍然存在着高度集权现象,法国政府在肯定80年代改革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1996年被称为法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年”,这一改革一直延续到本世纪。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大学实现真正的“自治”,法国总统萨科奇于2006年在马赛的一次巡访时指出:“应该让大学拥有自我决定战略发展的可能性。”为此目的,2007年8月10日,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会通过并由总统颁布了《大学责任与自治法》,该法规定大学拥有自我管理预算、工资总额及人力资源的权限。这是法国政府进入21世纪以来在大学去行政化方面迈出的重大步伐,尤其是解禁了长久以来没有触及的大学人事及财务管理权问题。
2008年12月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部长瓦雷里·贝克莱斯正式宣布,从2009年1月1日法国18所综合大学按照2007年颁布的《大学责任与自治法》实施“自治”起,至今已有51所大学获得自治。
但是,自2007年《大学责任与自治法》通过之日起,各种不同的声音就一直存在。法国“全国高校教师工会”就是其中的强烈反对者之一,认为该项改革毫无疑问地加深了大学间的差距,对于小型大学以及冷门学科极为不利,并为教学和研究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此外,就该法关于将校园房地产所有权完全转移给学校的规定的实施情况也不够理想,目前只有9所大学表示了意愿,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申请审核的程序过于繁复,而且学校必须要证明学校的管理层能够胜任校产的维护、管理,但是根据参议院2008年统计,有三分之一的校产过于老旧,但实际有能力修缮的大学少之又少;第二,政府迟迟没有制定转移的具体实施细则,也没有正式完成校产的估价,而校产的估价关系到政府每年拨发给学校的折旧金额。初步估计,全法国有1350万平方米的总校产,转移后每年将多花政府1.25亿至1.45亿欧元,因此,这也可能是政府迟疑不前的原因之一。
就大学内部管理机构的改革而言,《大学责任与自治法》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治理的效率,加强大学自治的实力,为此,该法赋予大学的决策机构校务委员会以更大的权力,并将其成员数量从30至60人缩减至20至30人,其中教师及研究人员8至14人,校外人士7至8人,学生代表2至3人,行政与服务人员3至5人。相对于1984年的法律规定,此次校务委员会的构成人员中,校外人士的比例得到了增加,从20%至25%增加到26.6%至40%,学生代表则从20%至25%降到了10%至15%,其他人员的比例变化不大。此外,该法对校外人士还特别注明至少有一位企业经理和一位地方政府负责人,目的是为了保证大学与社会的强有力联系。从2008年部分已对大学校务委员会进行改选的结果来看,各大学的新委员中平均至少有2名来自经济领域的不同行业,其中大型集团占50%,中小企业占40%。
校务委员会权力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可以决定设立教学与研究单位、确定人员的分工以及建议员工晋升等等,尤其体现在由其单独选举出的校长的权力得到了增强。根据《大学责任与自治法》的规定,大学校长可以全权管理大学内的人力资源事务,包括教师的聘用(既可以选择与老师签订长期工作合同,也可以选择与老师签订短期工作合同)、职称评定、调动等,可以调整教师和研究员的工作量,决定其奖金,尤其是大学可以全权自行支配预算经费。
在加强大学内部治理的同时,国家与大学之间的调控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80年代确立的契约式拨款制度仍然是其载体,只不过是国家拨款更依赖于大学的业绩评估,将依据教学和研究成果拨款的数额由之前3%上升到了20%,业绩评估的依据则参考本科阶段的学业合格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学校研究部门和博士生的比重、学校的管理质量以及之前与政府签订契约的履行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余的80%将由学校的业务工作决定,具体包括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教学工作的参照系数是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这改变了之前根据注册人数来确定拨款数额的做法;科研工作方面的依据则是根据教师和研究人员发表专业类文章的数量来确定拨款的数额。
虽然2007年颁布的《大学责任与自治法》在许多领域都有所突破,但是,客观来讲,大学自治仍然受到不少限制。因此,在追求自治的道路上,法国大学的“长征”还未结束,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法国大学的自治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上一篇:在法国读书 超值的留学生医疗保险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