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 记者: 任蕙兰
无痛感的通胀
6月头上几天,欧洲央行公布货币政策决议,将商业银行在欧洲央行的隔夜存款利率下调至-0.1%,欧元随之小跌了一轮,各种看空声音还没消散,没到月末汇率又涨回去了。对于在法国工作的林晓(化名)来说,这轮震荡她完全是后知后觉,还是国内朋友提醒了她。
如果以人民币作为锚定,这几年欧元跌成了美元,美元跌成了加币,但对于在欧洲生活的普通人而言,丝毫没有感受到货币贬值带来的通胀痛感。
“这里一根法棍20年只涨了几毛钱,换了在国内,有哪样东西不涨几倍几十倍?”林晓说,她的法国老板向她抱怨,20年前法棍面包只要0.7欧元,现在要1欧元,他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切肤之痛”。但林晓暗想,她小时候上海一碗排骨面只要两三元,现在花15元吃一碗,排骨还未必有当年的大。
“除了奢侈品,我在这里三四年就没见过什么东西涨价超过5%。”普通人几乎无感的通胀,法国政府却不能“忽略不计”,政府规定企业给雇员的工资每年要有5%的递增,供人们抵消通胀的压力。当然,每年的实际通胀远低于这个数字。
因此长期定居欧洲的普通人很少关心汇率波动,因为牌价数字的变化不会急切反映在明天超市的酸奶标价上。
但是像林晓这样在欧洲工作,并惦记着攒钱过几年回国花的中国人,就要稍稍考虑一下汇率波动。
林晓从商学院毕业后在巴黎一家商业银行找了份工作,每个月税前收入在3000欧元左右,不过高福利国家税收也辣手,每月她拿到手的薪水在2200欧元左右。但林晓很知足,因为多赚多缴,他的法国上司税前比她多3000欧元,实际拿到手的也只比她高800多欧元。
这份薪水在巴黎已经能过得不错。林晓在住房上的支出和法国同事差不多,她和朋友在戴高乐广场辐射的一条街上合租了一套两居室公寓,推窗能见凯旋门,月租800欧元,每人分摊一半。法国人也习惯租房,即便婚后也很少考虑置业,一对夫妇租一套1200欧元左右的公寓已经算舒适了。
法国人住在出租房里也很有安全感,因为法律为房客提供了多重保护。比如房东中止租约要提前三个月通知房客,冬季11月到2月间不能以任何理由赶房客,即使房客三个月不交租。法国人也不用担心和房子绑定的户口、学籍等问题。
租房额外的花费是买家具,大部分法国房东只提供洗衣机、烤箱等家电,房客都习惯自带家具搬家。“法国人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家居的品位,房客会自己布置,所以没必要在出租房里塞满家具。”
上任房客留给林晓一些家具,只是缺少一些必需品——比如书桌,享受生活的法国人不会考虑在家里摆这个。所幸巴黎的宜家远比国内便宜,一个衣柜在20-30欧元。有一阵子林晓周末的主要娱乐方式,就是倒三部公交车去巴黎三环外的宜家扛家具。
吃饭也不贵。早餐在面包店买个长棍或羊角面包,加一杯咖啡,只要两三欧元。午餐在公司解决,5欧元就能享用到一顿丰富的自助餐。晚饭林晓通常会从超市买食材回家自己做,一个月也花不了200欧元。
此外平时会有些社交花费。下班回家做饭前,她会先和法国同事去小酒馆喝一杯。周末和朋友去中餐馆吃个家乡菜,或是在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馆聊聊天。
当然,在欧洲生活必然会和艺术亲密接触,20欧元就能欣赏一场芭蕾舞或歌剧,10欧元在卢浮宫或奥赛美术馆逛一天,这些花费在欧洲绝对是“刚需”。
中途回了几趟国,林晓发现国内物价节节升高,法国有些商品算上税率也比国内便宜。 “我周末拿20欧去逛超市,可以买到一堆新鲜的牛肉、扇贝、深海鱼和蔬菜,一条鳟鱼只要3欧元,牛排只要5欧元。买完还够钱去喝杯咖啡吃个马卡龙。”
比起国内同等收入的小伙伴,林晓觉得自己过得更滋润。她算了一笔账,每个月房租400欧元,伙食费300欧元,社交支出200欧元,艺术追求150欧元,手机套餐费50欧元,置装费100欧元,总共消费在1200欧元。也就是说刨去开支每个月还能攒下1000欧元左右。如果算上年终奖,大约4000-5000欧元左右,每年有16000-17000欧元的结余。
纠结的汇率
如果像当地人一样在欧洲从容过一生,攒钱并不急迫,因为高福利国家解决了人们大部分后顾之忧。但欧洲不比澳大利亚、加拿大,移民政策严格,想接父母到国外共聚天伦基本难如登天。所以和大部分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国朋友一样,林晓也在做回国规划。如果能在欧洲打拼的几年攒下第一桶金,回国多少有些资本。
手头有了闲钱,林晓开始认真考虑理财,她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直接用欧元理财还是换成人民币?
直接把欧元存进当地银行最方便,但不怎么划算,法国存款利率在2%上下,去年又下调了一轮,“说不定过几年存款还要倒贴钱给银行”。于是林晓向法国同事咨询了投资欧洲股票的可行性,但欧洲股票市场相对稳定,适合长线持有,不能指望一朝一夕获得回报,而且开户手续繁琐,这个念头便也作罢。
法国老板的偏好是投资红酒和艺术品,平时会去拍卖市场举牌,经常逛逛画廊。欧洲金融市场远比国内发达,红酒期货、艺术品基金也是成熟的投资门类,但这些门槛都太高,刚工作的年轻人既没有这个实力,也没太多时间研究这些高雅投资。
最后她和大部分中国朋友一样,把欧元汇回国内,由父母接下了这个难题。“国内市面上欧元的理财产品很少,收益率也低,前两年有一款年化5%左右的,做了没多久就退出了,现在利率最多只有1%多一些,比人民币理财产品差很多。”
但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从去年7字头一路攀升到8.48,林晓看好欧元的未来,所以仍让父母买了欧元理财产品。
做出这个决定后林晓依旧忐忑,因为身边不少人吃过汇率的亏。一个朋友在国内一家瑞典手机企业工作,公司发了几年股票期权作为福利。2007年底,他在股票涨到21欧元时抛掉,去掉手续费拿到5000欧元,一直放在外币活期存折里。当时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在13,去年破8时朋友赶紧换成人民币,65000缩水成了40000。
普通人湮没在各种唱空或唱衰欧元的分析中,难以看清汇率形势,只有赌一把运气。“如果欧元跌了,大不了让爸妈拿这些钱到欧洲旅游,至少就不会直接感受到汇率带来的大损失了。”
在法国多年,林晓渐渐发现,最能抵御汇率风险的欧元投资是奢侈品。“每次只要欧元小幅贬值,就会有一堆国内朋友发邮件找我,问候几句生活工作就切入正题,希望我帮忙去‘老佛爷’找一款奢侈品包包。”特别是去年欧元破8时,她的人缘一下子变得特别好,不管是多年不见的小学同学还是老邻居都会想念她。
但林晓慢慢摸出一个规律,欧元走低时奢侈品牌涨价的周期越来越短。“最开始我来这里,奢侈品一年调一次价,现在有些品牌几乎每三个月就会调价。”
2008年刚到法国时,同学让林晓代购一款香奈儿2.55手袋,当时价格1800多欧元。林晓算了一下,够她在巴黎吃两年早餐,不由咋舌。如今她发现同学是对的,因为这款手袋已经涨到3400多欧元,国内专柜价要4万多元。而且奢侈品涨价并没有吓退顾客,更多人看中它的升值潜力而趋之若鹜。
“即便欧元下跌,你买的奢侈品也不会亏,因为价格已经涨了几轮,而且国内有一堆二手店供你出货。”林晓很遗憾,自己没有早些看清楚奢侈品才是硬通货。
攒出一套房子?
梦回2008年以前,欧元兑人民币汇率还没破10,国内房价也没那么高,在欧洲工作的中国人有个盼头,打拼五年,攒出一套房子的首付,回国时不论事业高低,身体至少有个着落。
很多人为了这个目标省吃俭用,在法国同事旅游度假时,中国人往往蜗居在巴黎。林晓一年有35天假期,外加十几天国定假日,但一年只去希腊玩了五六天,往返坐easyjet欧洲廉价航空,订B&B酒店,只花了500多欧元。
“法国人旅游很奢侈,他们出国游可以找一个城市住七天,白天逛街晒太阳,晚上泡吧。中国人会往一趟游程尽可能多塞景点,因为在外面成本高,要把时间用足。”林晓说。
但大家慢慢发现,攒欧元的速度越来越赶不上房价涨幅。经过细致比较之后,林晓身边越来越多中国朋友渐渐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回国梦,转而在巴黎置业。
巴黎最核心的地段在塞纳河中央的西岱岛上,推窗可见巴黎圣母院,每平方米房价约合人民币20万元,法国朋友得知中国一线城市的豪宅也到这个价格时,问林晓,那里可以看到什么风景?
大部分年轻家庭的置业选择是在巴黎二圈边缘,相当于上海的内环周边,其中又以商业区拉德芳斯的新住宅最受欢迎,房价约合每平方米人民币四五万,虽然单价和上海内环差不多,但法国人计算面积的方式实惠很多,只算使用面积,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两居室,在国内换算成80-90平方米。
更让中国同胞难以抗拒的是,法国买房首付比例很低,贷款利率只有3%,银行业职员买房还能享受零首付。“只要有份稳定工作,买房不是什么难事,每月只需支付比房租略高一些的贷款就行了。”
就这样,越来越多中国朋友在当地买了房,告别回国梦,决定一辈子吃羊角面包,从而也退出了辛苦攒钱的行列,假期可以和法国人一样到处旅游。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但现在对欧元汇率不像以前那么关心了,大概离放弃不远了。”
上一篇:法国巴黎银行二度在美国认罪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