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玄机的“法国制造”
2018-11-07评论观察 0cnfrance2017
欧洲时报 记者:周轶伦
对全球化的信任危机为“法国制造”带来商机。据法国《L'EXPRESS》杂志报道,法国生活条件研究观察中心(CREDOC)于2016年所做一份调查显示,75%消费者会偏向购买法国制造产品,这一数据比2008年增长了7个百分点;91%的消费者曾因法国制造选购了价格更高的产品。法国消费者的这一偏爱,使得部分黑心商家在“法国制造”上做足了文章。近期《6000万消费者》杂志对此作了详尽报道,杂志揭露,近年来,将进口产品进行法国本土化后再高价销售的欺骗行为呈蔓延趋势,欺骗伎俩几乎使用到了所有需注明原产地的商品类别。
蔬果难寻“出处”
法国竞争消费打击舞弊总局(DGCCRF)曾于2015年对8600处蔬果销售点、厂家、供货商、批发商和大型超市进行视察,结果发现1/5的产品其原产地标识错误。从货架上缺少原产地标注到容易引起误解的货物摆放方式,商家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如有的卖家将一面法国国旗放在了来自非洲的甜瓜上。
西班牙橄榄“混入”普罗旺斯
近年来法国橄榄面临种植危机。据《La Provence》报道,在2014年9月到2015年1月期间,120吨西班牙橄榄混入了普罗旺斯地区磨坊,最后制成的橄榄油却贴上了“原产地保护”标识售卖。据竞争消费打击舞弊总局(DGCCRF),2015年超过2/5的普罗旺斯产区橄榄油其“原产地保护”标识的使用存有猫腻,特别是橄榄的产地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持续升高的橄榄油价格使得这些商家铤而走险。
“外来”蜂蜜法国“贴金”
这些容易误导消费者的伎俩也同样用到蜂蜜产品上。由于农药的使用导致近年来蜜蜂数量减少,一些养蜂农开始以每公斤2欧元的价格从东欧进口蜂蜜,再用不规范的标签以十倍价格销售。一些大型供货商采用含义模糊的标签,如“联合养蜂农”(Les Apiculteurs associés)或“养蜂农产蜂蜜”(le Miel de l'apiculteur),售卖的却是来自匈牙利、罗马尼亚或乌克兰的蜂蜜。
《6000万消费者》杂志记者发现,Lune de miel品牌某款蜂蜜,在包装醒目位置印上了“Famille Michaud Apiculteurs depuis 1920”(米肖家族养蜂农,始于1920)字样,却用很小的字体在包装不显眼处标注“比利牛斯地区装瓶”(Mis en pot dans les Pyrénées),再用更小一号的字体标注原材料是来自欧洲和拉美地区的混合蜂蜜。
还有一些不良商家,给来自中国的蜂蜜贴上“源自欧盟”(origine UE)的标签。法新社曾于2016年10月报道了此事,当时国际蜂蜜进口商组织主席加西亚揭露了一些厂商,将中国蜂蜜进口到欧洲,再贴上“欧洲产地”标签的欺诈行为。加西亚表示,欧洲许多国家于2015年增加了蜂蜜进口,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从中国进口蜂蜜。统计数据显示,这些进口蜂蜜贴上当地产品的标签后,再重新出口。他认为“本土企业”可能是这些作假行为的同谋。
法国摩泽尔省蜂房技术研究中心(Cetam)于2013年的一份研究显示,法国市场上售卖的蜂蜜10%都有掺假嫌疑。这些假蜂蜜大多来自中国,并掺了水和糖浆。
进口蜂蜜都是劣质产品吗?
据《20 minutes》报刊报道,每年法国从西班牙、中国、阿根廷和匈牙利进口1.6万吨蜂蜜。法国拥有一份允许进口蜂蜜国清单,保证从这些国家进口的蜂蜜符合卫生标准。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蜂蜜生产国,得到了此项许可。
“米肖家族”(Famille Michaud)总裁凡桑.米肖(Vincent Michaud)表示,“边境检疫站对进口蜂蜜的检查要比法国手工蜂蜜更严格。但对消费者来说,他们总认为最好的蜂蜜来自自家花园,产地越远、质量越差。这是错误的想法,尤其是法国,会使用很多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产品,但来自阿根廷的蜂蜜很纯,许多产区不会采用化学药物对抗虫害。”尽管如此,仍无法阻挡法国消费者对法国蜂蜜的青睐。据调查,有80%的消费者更偏向购买法国蜂蜜。
西班牙葡萄酒来法“华丽转身”
据《6000万消费者》杂志报道,法国南部那博纳(Narbonne)附近的乌维扬市(Ouveillan)近三年来进口了250万升西班牙葡萄酒。它们被“改造”成法国葡萄酒后,接着再散装卖给批发商。这样的操作利润丰厚:西班牙低价葡萄酒散装销售价约为0.35欧元/升,法产葡萄酒则可卖到0.75-0.90欧元/升。
今年三月末,4000名葡萄农和他们的家人走上街头,抗议西班牙葡萄酒低价销售带来的冲击,尤其一些批发商误导消费者:他们使用一些会让人联想起朗格多克产区(Languedoc)的品牌名,但只需仔细阅读标签,消费者会发现葡萄酒产地却是西班牙。奥德省(Aude)比乍内市(Bizanet)奥苏酒窖(celliers de l'Aussou)主席帕特里克.戈戴尔(Patrice Godel)指责说:“去西班牙以便宜40%的价格购入葡萄酒,再兑上40%的朗格多克葡萄酒,利润颇丰。”《6000万消费者》杂志曾联系来自普罗旺斯产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他透露说,“我的雇主将酒出口至国外装瓶,数目达10万,这些葡萄酒内兑入了西班牙粉红葡萄酒,但酒瓶上仍贴着普罗旺斯产区的标签。”这些混入了西班牙“血统”的法国葡萄酒通常以盒中袋形式包装(fontaines à vin又称bag-in-box,bib),并且起了一些与西班牙少有联系的名字,如Celliers du Mazet、Adrien Champaud等。
超市货架摆放的不规范,也容易诱导消费者产生误解。《6000万消费者》杂志记者在某大型超市葡萄酒货架内发现,在带有奥克产区(Pays d' Oc)“受保护地理标志”(IGP)的奥尔姆.德.康柏拉葡萄酒(Ormes de Cambras)旁,放着名为康柏拉(Cambras)的盒中袋包装葡萄酒,消费者一不留神就会将“Cambras”误以为是“Ormes de Cambras”的缩写,仔细查看才发现,康柏拉葡萄酒外包装上,用很大的字体写道“法国包装”,然后用很小的字体标注“酒来自西班牙”。
于是,不少厂家开始呼吁设置更严格的产地标识机制,此外,还需规范货架摆放,不少人提议应将非法国产葡萄酒统一放置于外国产区葡萄酒货架。
*****************************
链接:“法国制造”的国外市场困境
据Statista网站对全球50个国家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法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名声并非名列前茅,质量与价格的不平衡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据法国BFMTV电台报道,在调查排名中,“德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声誉最高,其次是瑞士、欧盟、英国和瑞典,法国与日本、美国制造一同并列第八。令人惊讶的是,“法国制造”标签的价值远低于“欧盟制造”。
“法国制造”太昂贵
“法国制造”给消费者最大的印象是质量高和设计佳,但性价比却远低于平均水平。如果说法国产品在国际上取得了良好的名声,但相对地,其价格过于昂贵。
哪些国家最爱“法国货”?
并非所有国家对“法国制造”的评价相同。“法国制造”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当然是法国本地,此外,摩洛哥,厄瓜多尔,中国香港和阿联酋的消费者最青睐法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