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报:对中国投资潮 不必大惊小怪

2018-11-07评论观察 0cnfrance2017
欧洲时报    编译:九天

“中国人又来了”。进入2016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掀起了新一轮并购大潮,特别是欧洲,几乎成为中国资本的“泄洪区”。继2015年中国第二富豪、复兴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收购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后,今年夏初,郭广昌再次宣布有意收购另一法国旅游业巨头法国阿尔卑斯旅游集团公司(LA COMPAGNIE DES APLES)10%至15%的股份,成为集团主要股东。另据法国《十字架报》披露,中国锦江控股已成为法国雅高酒店集团(Accor)第一大股东。中国的大举投资引起部分舆论的不安,但也有媒体认为不必大惊小怪。

近年来,中国投资者对欧洲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欧洲市场占中国境外投资总份额的20%。《十字架报》引述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的数据称,自2014年至今,中国在欧投资增长速度惊人。2014年,欧洲共吸引中国投资160亿欧元,2015年这一数目已增加至200亿欧元。而仅今年前5个月,中国投资金额已达540亿欧元。同样,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的数据还显示,中国在法国境内投资大幅度增加。2014年中国在法国的投资金额为12亿欧元,而2015年这一数字已达32亿欧元。法国也超过德国和英国,成为意大利之后中国对欧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国。据法国商务部投资署发布的报告称,2015年中国在法国投资的项目达44个,占中国当年在欧投资项目总数的16%。

事实上,许多原因使欧洲对中国投资者越来越有吸引力。新华网分析认为,首先,2008年的债务危机是关键,从那时起中国政府开始购买欧洲债务并投资欧洲基础设施公司,中远海运集团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即是良好例证。其次,在欧元汇率较低的助推下,欧洲“去工业化”现象正在加剧。意葡甚至法英等国都在为中国企业提供收购机遇,收购范围涵盖汽车、食品、能源、交通、奢侈品牌、娱乐和旅游等产业。第三,中欧关系的竞争性远低于塑造美中关系的大国主导权争夺战。第四,尽管对外直接投资在某种程度上为企业自主行为,但也源自北京上世纪90年代出台的“走出去”政策。

对于中国大量投资欧洲趋势,《十字架报》援引原银行家、现任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弗朗斯瓦·迪·麦格里欧的话,把中国经济的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中国过去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依靠的是“世界工厂”这一经济模式,因此中国在第一阶段投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以确保原材料供应。进入第二阶段,中国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迁移工厂或外包生产,以保持低价劳动力这一竞争优势。而如今,中国已逐渐远离“世界工厂”,向服务增值模式转型,投资转向发达国家。而与美国相比,欧洲市场更为开放,对中国更具有吸引力。

当然,这一趋势不免引起欧洲引发担忧。瓦·迪·麦格里欧分析称,一方面,欧洲需要像中国这样拥有巨额资金储备及巨大潜力市场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大举投资,有人认为欧洲在贱卖资产,损害自身利益。对此,法国《新观察家》杂志称,中国投资总的来说符合国际标准,不应对此加以不必要的限制。但是文章同时提醒道,中国投资者不要指望投资可以很快收回成本,而欧洲合作伙伴也不应指望中国投资的引入必然带来滚滚中国客流和商机。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