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治正确”不利族群和谐共处

2018-11-07评论观察 0cnfrance2017
欧洲时报    作者:欧洲时报评论员

7月25日,伦敦唐人街新牌楼“中国太平牌楼”正式落成剪彩,这预示着英国华人社区又一个标志性建筑的诞生。近百名中英政要、华侨华人齐聚伦敦唐人街见证牌楼落成典礼,精彩热闹的舞狮表演也吸引大批市民及游客驻足。

本报英国版报道:“新牌楼坐落在伦敦唐人街侧街华都街(Wardour Street),是伦敦唐人街的第一座中式牌楼,由中国建筑师按照清代传统牌楼样式设计,二柱三楼的传统格调 ,配以金龙及雕花图案,上覆明黄色琉璃瓦,前后两面的牌匾上分别刻着‘中国太平’和‘英伦呈祥’,倾注了海外华人对祖国故土的拳拳之心以及对英国生活的美好愿景”。

看看参加仪式的中英要人怎么说这件事:

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在致辞时表示,新牌楼是伦敦华埠的新地标,也是一座“华人业绩”的丰碑。 更表现了中国文化与英国文化的契合,寄望中英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英国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代表英国王室对新牌楼落成表示祝贺。他表示,这座极具中国风格的建筑将成为伦敦新的旅游景点,展现英国华人的进取精神和英国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也象征着英国与中国之间的友谊。

上述言论显示,中英双方均乐观其成。且伦敦唐人街中式“牌楼”,早就存在,这次算是锦上添花。

世界各地“唐人街”街口竖起各种中式牌楼,屡见不鲜。比较著名的华埠除伦敦,如旧金山(牌坊历史悠久)、温哥华(千禧门牌坊)、澳洲(悉尼、墨尔本),都有中式牌坊。其实牌坊也就是牌坊,除了展示当地文化多样性,不会带给人更多的想象,唐人街“地标”而已。

但是,这在法国显然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法国有关政府官员,于此另有一套说辞。众所周知,法国巴黎的中国城的规模,是亚洲以外、西方国家中名列前茅的。巴黎华社,十余年来几次报批,想自己出资在巴黎十三区华埠街口建一个中式牌坊,迄今仍未得到批准。尽管十几年来,法国政坛左右两派轮番执政,巴黎市长也从右派变成左派,但面对建牌坊这个问题,似乎他们有意识形态上的一致。他们不批准的说辞都是一个:不鼓励“族群主义”(或是“社区主义”,Communautarisme)。

法国的“政治正确”就是如此,总爱加上“主义”吓唬人。先是把一件本来简单的好事,说成复杂的坏事,再加以意识形态化的批判。中式牌坊这个“好事”,磨了十多年,就是实现不了。当了巴黎市议员的陈文雄先生,从“体制内”运作,依然久攻不下,让人浩叹“法国例外”。现在观察,这个“例外”无他,就是“政治正确”在法国政坛中风行不衰的表现。

巴黎华侨华人(据悉有50万之众)对巴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有目共睹,且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每年巴黎的华人春节嘉年华,筚路蓝缕坚持了二十多年,形成文化品牌效应,每年吸引数十万法国民众莅临巴黎各个华埠。由这一“族群”自己买单自己组织的中国民俗大巡游的队伍,都是从唐人街这个“街口”走出。可见,法国民众,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不会反对建一个中式牌楼。如此推理如果成立,那么不让建的,就是官意而非民意了?

对于少数族裔的文化符号,法国向来有自己“拎不清”的纠结。比如,法国法律至今禁止以族裔为调查指向的调查,这就是法国各个外裔族群数字没有官方版本的原因。似乎这样的调查,有碍“平等”原则。这也是一种政治正确。但美国、英国都不管这一套。

除了牌楼之外,还有庙宇。台湾佛光山禅寺在世界多个国家建有分支寺院,建筑风格都延续中国禅寺风格。唯独规模颇大的、位于巴黎东边碧溪市的“法华禅寺”,从外面看,是完全西式现代建筑风格。若没有星云大师那笔中国书法的招牌字,真看不出与中国与佛教有何关联。据说在建设前,寺庙方向当地政府就庙的“中式”外观“力谏”,结果当然是政府行使了否决权,成就今天这个类似城市图书馆的“中性”现代建筑。

众所周知:法国在欧洲国家中无论佛教信徒数量,还是社会、知识界对佛教的接受程度都列前茅,法国并不排斥佛教文化,但法国忌惮其外部特征所带来的族群符号。所以庙的“内瓤”可以批准;而由于“族群主义”一剑高悬,所以“中式庙宇外观”不能批。

这就是法国“政治正确”:并非真正的排外,而是在形式上绕开一个在法兰西土地上的过于显眼的异族文化标志。拒绝“中式牌坊”,也是同一逻辑。

以族群平等的名义,禁止中国城建中式牌楼,让此间华侨华人感到的恰恰是现实存在的、顽固不化的“文化不平等”,而这一不平等,不利于不同族群的和谐相处,也与法兰西一贯标榜的多元文化包容性不相符合,我们期待法国有关部门,多研究一下伦敦华埠这样的“他山之石”,以更加健康与开放的心态,对待华裔族群建中式牌坊的诉求。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