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青年一代是否失去信心?

2018-11-07评论观察 0cnfrance2017

    “差生”、“失业者”、“贫困人口”、“对未来充满恐惧的一代”……在法国,这些负面词汇都是16岁到25岁的青年一代的代名词,而青年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各届法国政府。法国各界也在不断努力,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法国青年问题高级机构3月9日披露的一些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在对全世界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法国青年对未来的信心指数仅为26,西班牙和德国都在30以上,中国为43,美国为54,丹麦青年以60位居榜首。

  如果说横向比较有其局限性,那么纵向比较的结果也是同样令人沮丧。2007年,法国毒品研究中心对2500名16岁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查。结果显示,11.1%的被访者表示已经试图自杀过一次。1993年,这一比率仅为6%。该机构负责人表示,14年来,产生过自杀念头的青年比率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实施过自杀行为的青年比率大幅增长,这是需要严肃对待的现象。16岁青年产生消极的人生观大多源于学业上的问题,这也得到了数据的证明。每年,法国有12万中学生放弃学业,未能得到进入职场的必须的、最基本的文凭——高中毕业证。教育失败同时意味着职业前景的灰暗。法国16岁到25岁的青年失业率为19.7%,是欧洲最高的国家之一。

  由于青年一代对未来失去信心,对社会不满情绪不断上升,法国不断发生青年抵触社会群体行为甚至是暴力现象。2005年底,巴黎北郊两名青少年在躲避警察检查时不幸触电身亡,这一惨剧随即引发了席卷法国的郊区骚乱。而制造骚乱的大多是青年,特别是长期被边缘化的非洲移民子弟。2006年春,德维尔潘政府推出的“初次雇佣合同”法案也因为允许企业在两年内自由解雇员工而遭遇青年人的强烈抵制。而出台这一法案的目的却是刺激企业雇佣没有工作经验的青年人。而从去年底开始,法国大学生、中学生先后举行大规模罢课和游行示威活动,反对政府改革教育体制,担心改革会导致班级过度拥挤,限制学校教授学科的数量。强大的反对意见迫使总统萨科齐要求相关部门重新起草改革法案。但是一些高校仍处于半罢课的状态。

  对于法国的青年问题,社会学家加朗在4月份即将出版的《法国青年有理由害怕吗?》一书中做了深入分析。该书的中心观点是,法国的教育体系建立在“共和国式的精英模式”之上,这就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危机。就业市场也没能给青年提供足够多的机会,学业失败者无法在职场上找到“重生”的机会。更糟糕的是,当大量青年在求学和就业的过程中遭遇困境时,政治阶层没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制定政策、付出行动并加以引导。一些政治领导人甚至懒于向青年解释清楚改革的必要性,或者故意隐瞒不利面,这也是青年们一而再、再而三抵制政府改革的原因。一些政治领导人对青年问题没兴趣,有的采取“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有的则采取极端强硬的态度,比如时任内政部长的萨科齐把参与骚乱的郊区青年称为“要被清除的渣滓”。这导致青年与社会的误解加深,青年变得更加孤僻,甚至自甘堕落成真正的渣滓。

  加朗在9日出版的法国《世界报》上还表示,当高等教育只属于少数人的时候,量才录取或者说精英模式是恰当的。但法国早已进入高等教育平民化的时代,把学生等级化,甚至两极化——即分成精英和差生的思路——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他呼吁,教育界应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只有从教育层面进行彻底改革,法国青年问题才能有大的改善。

  法国有关方面已经开始采取行动。3月9日,法国青年问题高级机构负责人伊尔施宣布组成课题组,从工会界、企业界、教育界和民间协会召集代表共同探讨青年问题,并为政府制定出协助青年自立自强的政策。伊尔施表示,课题组将用4个月的时间制定一项青年计划,政府将为此提供1.5亿欧元的资金支持。

CopyRight 2023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