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 俞可
5月15日,大选中始终以普通人形象现身甚至被评价为“像个送披萨的打工仔”的奥朗德入主爱丽舍宫。奥朗德自称“平民”总统,然而,这不是平民政治的一次大捷,而是精英学府的再度凯旋。奥朗德毕业于国家行政学院,其前任萨科齐则出自巴黎政治学院。只要粗略翻阅法国最高权力人物的履历,若干所学校便会反复冲击视觉。
“国家行政学院人”
1945年10月9日建校的国家行政学院堪称法国国家领导人的摇篮,因为目前已经产生3位总统(德斯坦、希拉克和奥朗德)、7位总理和无以计数的部长、省长和大使,还有国际政坛的弄潮儿,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任总裁斯特劳斯·卡恩、欧洲央行前任总裁特里谢。外交官、国家审计署官员以及爱丽舍宫的顾问也大都出自该校。在该校,奥朗德结识了被誉为“穿裙子的密特朗”的罗亚尔,并随后结为伴侣(2007年分手)兼战友。两人不仅育有4个子女,奥朗德还成为2007年法国总统大选社会党候选人罗亚尔的坚实后盾。如今看来,对奥朗德,那次经历实则在为本届大选秣马厉兵。一对情侣一前一后被推举为同一政党的总统候选人,并与同一政敌对决,在世界上确属罕见。奥朗德同届学友日后发迹的还有总理德维尔潘、多届政府部长萨潘和德瓦布尔以及法国证监会现任主席乔耶,他们共同编织一张权力的网络,并自称为“国家行政学院人”。
该校门厅的一面墙上挂满杰出校友的相片,只有区区8平方米却展现了当今法国国家权力的巅峰。在全球,可谓独一无二。此外,重达3公斤的校友名册,如同一卷法兰西共和国的名人录,在国际上也举世无双。
萨科齐的母校巴黎政治学院,其地位尽管没有国家行政学院显赫,却历史悠久。今年恰逢巴黎政治学院建校140周年,其也堪称高官孵化器,因为奥朗德五位前任中的密特朗、希拉克、萨科齐和13位总理都出自该校。其毕业生往往成为国家行政学院的生源,如奥朗德与希拉克。虽然萨科齐因英语欠佳而未能顺利毕业,即无法列队进入国家行政学院,却也能在巴黎政治学院广结人缘,攒足其人脉资本。而奥朗德本人恰恰深得校友密特朗的精心栽培。
权力的自我复制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犹如一座金字塔,等级森严。金字塔上部分为大学校(即法国大学校联席会议)216所成员学校,有逾20万名学生。塔尖是最年轻的成员——国家行政学院,而塔底为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接纳200多万学子。大学校的使命是向各级各类政府机构输送管理精英,因而各校在专业设置上有所侧重,主要分为三类:以国家行政学院和巴黎政治学院为代表的行政类院校;理工类院校(校友有前任总统德斯坦)和文科类院校(又称高等师范学校,校友有前任总统蓬皮杜)。谁闯过长达两年、刀山火海般的精英学府入学考试,便可“飞黄腾达”。
在法国学界眼中,法国精英阶层犹如一个密不通风的微循环,而且周而复始地“复制自我及其世界观”。如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言,目前大学校仅有不到一成学生来自工人阶层家庭。而且,大学校俨然成为法国社会阶层利益固化的象征。例如,上世纪80年代末,保守党领袖希拉克与时任总理兼社会党领袖罗卡尔针锋相对,但他们实为国家行政学院和巴黎政治学院昔日同窗。可以说,不同政党代表在议会交锋,好似一场不悦的同学聚会。奥朗德上任第二天公布的新一届政府成员名单,“国家行政学院人”再次高调集结,例如外交部部长法比尤斯、劳动部部长萨潘、财经贸部部长莫斯科维奇、工业部部长蒙特布尔,当然还有作为执政党的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奥布里,而且,爱丽舍宫总管勒玛和总统府办公厅主任于巴竟然与奥朗德同班。
2005年,国家行政学院完成从巴黎第七区到斯特拉斯堡长达十多年的搬迁,新的校舍是由斯特拉斯堡昔日女性监狱改建而成。此次搬迁,即迁出国家权力中心巴黎,对于法国政界与社会如同一场地震。民众似乎看到一线颠覆精英体制的希冀,但事与愿违。1945年建校之际,奠基人戴高乐和多列士殷殷期待这所学校能为饱受战争沧桑的法兰西共和国输送国家建设功臣。而如今,该校“出品”更多的是随波逐流且批量生产的技术官僚。
异化的团体精神
国家行政学院的报考者通常走三条途径:高校毕业、政府部门在职、拥有8年非政府部门工作经历。每年约3000考生为仅有的120个名额角逐于入学考试。按该校惯例,每届新生以某位当代国际领袖或世界历史伟人来命名,由该届学生投票表决,例如奥朗德为“伏尔泰届”学员。毕业生无需为求职煞费苦心,自然会被用人单位锁定。不过,毕业生还是能以毕业成绩排名挑挑拣拣的,成绩优异者自然拥有优先权,通常选择投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该校学制为27个月,分为15个月的研习阶段和12个月的实习阶段。实习阶段,学生直接进入省政府、大使馆或国际组织,直接受命于省长与大使,能随时获取内部信息,甚至可以代表省长与大使在正式场合亮相。而研习以案例学习为主,旨在培养通才。
尽管该校毕业生必须为政府机关服务10年,但企业常常不惜代价去挖墙脚。约二成毕业生就职于企业,校友中不乏知名企业家,例如雷诺汽车公司董事会前任主席施韦泽、法国电讯集团董事会前任主席邦。企业看重的不仅仅是该校学生的专业素养,更有其团体精神,即人脉。无论哪届毕业生,无论是否相识,“国家行政学院人”见面均以“你”相称,各类体育俱乐部通常是散布于各行各业的各届校友套近乎的便利场所。然而,国家行政学院的这种非同寻常的团体精神往往会异化为结党营私,如前几年发生的里昂信贷银行事件。
革新遥遥不可期
国家行政学院无疑重在领导力培养。八人划船项目,一人指挥八人划桨。要是国家行政学院组团上阵,情形便彻底颠倒,即八人指挥一人划桨。这是广为流传的一段谐戏。领导力培养似乎必定与昂贵代价相牵连。国家行政学院学员享受的奢华,其程度只有瑞士私立高校可以相提并论。在实习阶段,该校学生竟然下榻于巴黎高级公寓,且由专职厨师和保洁伺候。学院甚至为在校生支付公务员薪水,每月1400欧元,相当于法国的最低工资标准。
不难想象,自成立以来,质疑与批判始终伴随着该校发展。为取悦民众,政治家甚至要避讳该校。如2002年右翼党领袖勒庞事件之后,希拉克推荐拉法兰出任总理,其初衷便是拉法兰的非“国家行政学院人”身份。
2007年法国总统大选自由党候选人贝鲁参选便旨在终结精英学府体制,尤其是取缔国家行政学院。他认为,这是一家“俱乐部”,其成员“接受相同教育、相互熟识、使用共同语言”,只是“法国人不再听懂这种语言”。当然,他不是“国家行政学院人”。“国家行政学院人”奥朗德在大选中高举“机会均等”大旗,因为他当初便感受到精英学府体制中机会均等的缺位,由此成立“革新国家行政学院行动委员会”,劝说学友捐出部分薪水用以救助贫困大学生。至于作为总统的奥朗德能否兑现其诺言,只能付诸于热盼,毕竟自1969年改革国家行政学院的愿望破土而出以来,专设委员会鱼贯登场,专家报告轮番推出,最终均付诸东流,而且,奥朗德所有前任皆信誓旦旦,却屡屡败于坚不可摧的法国政界“最大钉子户”——“国家行政学院人”。当然,国家行政学院之魅力仍不减当年,从考生趋之若鹜以及奥朗德执掌爱丽舍宫足以窥见一斑,或许这恰恰隐藏着其成功的密码。(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
新政府欲改革小学周学制
新一届法国政府的首项教育政策或许剑指小学周学制,即把一周上学时间由4天延长为5天。
新任教育部部长佩永近日在法国国际电台的采访中透露,法国小学生从明年起每周应上学5天。与欧洲邻国小学生相比,法国同龄孩子每年上学日要少40天。4天周学制是由前总统萨科齐于2008年实施,学校每周三关闭。相关社会团体与议员强烈抗议,因为每周上学天数的减少意味着每日上课时间的增加,这无疑是针对小学生展开疲劳战。这位教师出身的教育部部长打算把每周新增上学日安排在周三或周六,并计划今年秋天向议会递交草案。
上一篇:法国总统“第一女友”被曝爱吃醋
下一篇:舌尖上的法国:不能错过的法式蜗牛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