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友谊使者让-皮埃尔·安格勒米

2018-11-07人物聚焦 0cnfrance2017

    

    李学梅博客

    首批法国驻华外交官、法兰西院士、小说《情陷紫禁城》的作者、“法中文化年2003-2005”法方主席——他就是让-皮埃尔·安格勒米,一位与中国有着40余年不解之缘的法国老人,中文名是杨鹤鸣,笔名皮埃尔-让·雷米。

    安格勒米1937年3月出生于法国昂古莱姆。由其撰写的小说《情陷紫禁城》1971年在法国出版。这部小说以中国作为大背景,让西方人在紫禁城的光照中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奋斗的价值。小说共描写了100多个人物,并将清宫秘史、西域传奇、二战风云、巴黎风情等因素尽收其中,被法国评论界认为是一部巴尔扎克式的作品,是20世纪上半叶的“人间喜剧”。这部小说在法国出版后,引起了很大轰动,并为安格勒米赢来了当年的法国勒诺多文学奖。

    得知安格勒米去世的消息是在28日的午后,明媚的阳光洒在巴黎的大街小巷,这里正经历着历史上少见的温暖天气,电视里在播放法国总统萨科齐访问中国的新闻,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只是曾经见证中法友谊的安格勒米,再也无法看到。

    记者与他相识源于2009年9月的一次采访。安格勒米的家住在巴黎5区一幢临街的房子里,走进他的公寓,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无处不在的书本——四面墙壁全被高高的书架覆盖,书房的桌上、地上也都堆满书籍,而书桌上关于中国的图书、画有京剧脸谱的小玩意儿以及他与中国驻法大使孔泉夫妇的合影,无不在诉说着他与中国的缘分。

    老人当时已身患癌症,并接近晚期,长时间化疗使他的头发所剩无几,身体也十分消瘦,但他依旧精神矍铄,动作也不失麻利。握手寒暄间,记者首先自报家门,向他简略介绍了新华社的情况,他微笑地听着,等到记者说完才狡黠地眨眨眼睛说:“我想我比你更了解新华社,要知道,我在中国当外交官时,每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阅读你们播发的消息,雷锋,大寨……我都是从新华社的通讯中得知的!”

    接下来的采访则是一段愉快的经历,当时已72岁高龄的安格勒米语速极快,字字精炼,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将自己颇为传奇的经历娓娓道来,语句流畅但又不失真诚,而谈话间随意的旁征博引,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安格勒米告诉记者,法国人对中国的好奇心由来已久,法中文化年的举行在法国掀起了一股对中国的狂热。他说:“那时候,几乎每座城市都在举行关于中国的文化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对中国进行讨论,这让我感到很惊奇。”

    “那么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受阻,您又如何看待呢?”记者聊到兴起,问了一个颇具挑衅性的问题。

    “不,那些人不能代表法国,我只能说他们愚蠢、愚蠢,还是愚蠢!”安格勒米生气地答道。

    临走时,记者为他和几位朋友拍摄合影,十分注重形象的老人从屋里取出一件绿色的西装套在身上,调皮地问他的秘书:“如何?”

    “很帅!”他的秘书笑道。

    “不,我已经不帅了”,老人突然“伤感”起来,“我的头发都没了”,一边说,他一边摸了摸脑袋,不过最后还是配合地摆出笑容,让记者拍照,其顽皮之态,仿佛一名稚齿小童。

    如今斯人已逝,尤其在此中法关系回暖之际,更加令人感到痛心,唯愿老人含笑离去,一路走好!

CopyRight 2023  |  www.cnfr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