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颜色随灵感而动、虚无空间和变幻色彩表达出令人沉醉的东方神韵;自由的笔触、绚烂的风格有着西方油画的传统精髓……这是赵无极笔下独特的艺术世界。在近日公布的2010胡润艺术榜上,89岁的旅法画家赵无极登上榜首,被称为“目前最有价值的华人画家”。去年,他的作品公开拍卖总成交额达人民币2.4亿元。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赵无极1921年出生于北平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在成为银行家之前,曾憧憬过当一名画家,还曾夺得过一个国际绘画比赛的业余组奖,而且,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他收藏有大量的古玩、碑帖和书法作品。赵无极继承了父亲的艺术细胞,从小就开始学习绘画,但他不喜欢循规蹈矩地描摹画谱,常趁大人不注意时,将画谱中的梅兰竹菊涂改得面目全非。
1935年,14岁的赵无极考入林风眠任校长的杭州艺专,师从潘天寿和吴大羽。从素描石膏像、模特儿到画油画,从国画临摹到学习西洋艺术等课程,赵无极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
从叔叔带回的欧洲绘画明信片上,赵无极第一次见识到西方印象派的作品。尽管只是些印刷品,他还是对它们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些画不同于以往看到的任何作品,却更接近自己心中想要宣泄的艺术情感。
八年抗战中,赵无极随学校不断迁徙。流亡的路程漫长而又艰辛,空袭的警报常常令人一日数惊,生命每一刻都受到死亡的威胁,在动荡不安的困境中,赵无极非但没放下手中的画笔,反而更加努力地作画,更加深入地探索。1941年,赵无极在重庆举办了他的首次个展,1942年又与林风眠、关良、丁衍庸、李仲生、倪贻德在重庆举办联展。1947年再次在上海举办个展。
1948年,赵无极在林风眠的鼓励和父亲的资助之下前往法国深造,并很快成为皮埃尔画廊的签约画家。
赵无极流连于巴黎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和画廊,不拘传统、现代,他什么都看。瑞士抽象派大师保罗·克利那些色彩间杂着线条与符号的画作给了赵无极启示,他从此跃入抽象的世界。同时,他又回头研究早在国内时就钟情的汉砖、青铜器,从古老的甲骨文、钟鼎文中发掘带有神秘色彩的符号。中西文化在他笔下交融到一起。
要想创造出新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必须彻底否定和破坏原有的,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整整两年,皮埃尔画廊卖不出一张赵无极的画,收藏家们都对他失去了兴趣。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抽出一些时间从事舞台美术设计方面的工作。
1952年,赵无极终于推出他转型后的作品《静物》。画面中随意放置着一些干树枝及杂物,在一定光线下,各种冷暖色调搭配组合,画面充满了荒凉、神秘的气氛。随后,他开始连续推出个展。在1958年的作品《云》之后,赵无极的画不再有标题,仅在画布背面注明创作日期。
迄今,赵无极先后在世界各地举办了近200次个展,他的作品被22个国家86家著名艺术机构收藏。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在赵无极画展的前言中写道:“他的油画和石版画十分迷人,使我同时想起克利绘画的神秘和倪瓒山水的简练,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无极是当今画坛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法兰西学院第一位华裔院士程抱一先生曾这样评价赵无极的艺术创作:“他吸取了西方艺术的伟大之处。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东方文化之精彩。”
无极先生早期酷爱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等古典绘画风格,深受毕加索、马蒂斯和克利等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影响,创作以人物和风景为主;但自1954年起,他的创作风格转入抽象,作品中不惜使用类似甲骨文或钟鼎文的抽象符号,用虚无空间和变幻色彩表达东方神韵。后来,他的创作表现手法更加自如无矩,笔触自由,大片颜色随灵感而动。
在力求“不复制自然而再现自然”的创作中,他经过了多次自我否定的痛苦历程,“遵规守矩不是创作”。他在回忆创作一生时曾表述,面对前一日的画幅作品,他在不肯乖乖顺从其意志的色彩和空间里挥笔,并在与绘画日复一日的“争斗”中得到莫大快乐,尽管也曾气馁和疲倦。赵无极不愧为一位潜心创作的艺术大家。除绘画外,他对别的事情看得很淡。问到一些具体事情时,他总是说,这需要问夫人弗朗索瓦兹。
赵先生认为,画家要用画来说话,且一直坚持“画家说得越少越好”。好的艺术作品必须要与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由世人评说。其在谈笑中介绍道,他一生致力于绘画——心中的绘画,并在不断创作中得到乐趣。现在他每天仍坚持四五个小时的创作,但为了保持体力并做到能在画架上爬上爬下,他每周在教练的指导下坚持打高尔夫球。据其年已花甲的夫人弗朗索瓦兹介绍,赵先生每年还经常到位于枫丹白露的乡村别墅挥笔作画,更大的画室里存放了好多已完成的画幅,其中包括曾专门为夫人而激情创作的题为《红》的作品。
曾在国内不被认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赵无极就已在西方画坛崭露头角,可由于历史的原因,直到80年代初,国内同胞才得以见识他的作品。
赵无极应好朋友贝聿铭之邀,为他设计的香山饭店创作了两幅大型水墨壁画。当时,旅游局方面没有人了解赵无极是何许人物。那两幅被贝聿铭誉为“有点睛之效”的作品被送去托裱,因画面太大,案子上放不下,只能在地上进行操作。赵无极和夫人前去察看时,发现辛辛苦苦画好的画放在满是尘埃的地上,连铺垫的废纸都没有一张。他没表示任何不满,只是让夫人帮忙将画卷起来,自己从门后找来笤帚把地打扫干净。
赵无极的妹妹为他抱不平,上书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很快,文化部向赵无极发出了回国办展览的邀请。1983年9月,在中国美术馆和浙江美术学院(前身为赵无极的母校杭州艺专)分别举办了他的画展,赵无极旅法35年后,终于在自己的祖国举办了画展。然而,画展上,很多人站在大师的画作前不以为然地议论着:“这画的是什么?分明什么都不像。”“到底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种画也能在美术馆展出。”赵无极深感自己与故国、与同胞的隔膜之深。
好在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国内艺术爱好者开始读懂赵无极的绘画语言。
1999年,《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展》举办,先后在上海和北京吸引了大批观众。展品囊括了自1935年赵无极涉足绘画领域以来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105幅,清楚地呈现出画家的创作历程。
进入21世纪,赵无极的作品更是连连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拍出高价:2007年5月,赵无极的一幅作品在香港拍出2944万港元的高价。在2008年11月的佳士得秋拍中,赵无极早期作品《向杜甫致敬》以4546万港元成交,创下他本人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三段姻缘
赵无极一生有过三段姻缘。在杭州艺专期间,赵无极与谢景兰相识并相恋,1941年,两人在香港注册结婚。1948年,两人一同前往法国。9年后,这对同甘共苦了多年的艺术家黯然分手。
离异后伤心失落的赵无极决定离开法国散散心,到香港时,赵无极在一个朋友家里,认识了一位叫陈美琴的电影演员,并对其一见钟情。两人结婚后,回到巴黎。然而,1972年,年仅41岁的陈美琴因病去世,赵无极伤痛之余,创作了一幅巨画《纪念美琴》。在随后的一年半中,赵无极始终无法提笔作画。
1973年,52岁的赵无极认识了刚刚考取巴黎市立美术馆馆员资格的实习生、26岁的法国姑娘弗朗索瓦兹。经过4年的交往,相差26岁的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几十年来,有着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厚专业知识的弗朗索瓦兹,以极大的热情为赵无极的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才智。她为他整理出版了一本又一本画册,一次次为他策划展览和整理展览目录,还为他撰写了《赵无极的自画像》一书。她为他包办了生活中的一切,每当别人问起具体事务时,赵无极就会说:“问弗朗索瓦兹,我不懂。”
如今,赵无极虽已年近90,却不想在岁月的压力下松手。他说:“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
在法国多年的创作中,赵无极先生的作品风格独创、想象丰富,他以西方表现力极强的油画形式展现了中国艺术传统和艺术精神;他在巴黎重新发现了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无极先生曾荣获法国荣誉勋位团三级勋章、法国国家勋位团三级勋章、艺术文学勋位团一级勋章、巴黎市荣誉奖章以及相当于艺术界诺贝尔奖的日本帝国艺术大奖等。2002年12月,他继朱德群之后成为第二个当选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的华裔画家。法国总统希拉克十分喜爱并高度评价赵先生的作品;总理德维尔潘也慕名而来,参观作品,成为他的座上客。
上一篇:中法友谊使者让-皮埃尔·安格勒米
下一篇:法国艺术大师保罗高庚
CopyRight 2024 | www.cnfrance.com